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句中添一字成五言的游戏中看诗词写景

轻风细柳

这个是很著名的一个诗话了,大家兴致这么高。已经有朋友作了总结,什么版本的都有了。而且大都很好,既合平仄,又有意境。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八个字其实是四个名词,单做句子来看,确实是有了主语,宾语,缺乏谓语。所以在轻风,细柳之间插入一个动词,是最合规的打法。大家也基本上是这么做的。

苏东坡对: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小妹认为不美。“摇”“映”二字平淡,俗气,

黄庭坚对: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认为,拟人更加生动,但韵味不足。

两人大不服气:你如何对?

苏小妹:轻风拂细柳,淡月失梅花。

其实古诗在写景的时候有更多的表现方法的,并没有规定了一定要成句法“主谓宾”。举个例子。

杜牧:忆游朱坡四韵

秋草樊川路,斜阳覆盎门。

猎逢韩嫣骑,树识馆陶园。

带雨经荷沼,盘烟下竹村。

如今归不得,自戴望天盆。

我们看“秋草樊川路,斜阳覆盎门”。杜牧号樊川先生,所以是指去家里的路上秋草满满,覆盎门,是长安的一个门,所以我们看这两句写景的诗里有没有动词?没有嘛,就是“秋草”,“樊川路”两个名词连成句,“斜阳”,“覆盎门”两个名词连成句与前面对应。覆盎门掩映在夕阳之下。你看,我们翻译出动词来,而在杜牧的诗句中他把动词省略了。这种名词罗列的方法写景别有情趣,想象空间也大。

秋草樊川路

那么我们学着用这种特殊的方法写写看。

我在这里也答个自己的想法,供大家开拓思路。

轻风绿细柳,淡月白梅花。

这里“绿”和“白”相对,都是颜色,“绿细柳”和“白梅花”对应,全是名词连句,也算是别有味道。当然,“绿”,“白”也可以是“使之绿”,“使之白”的意思,又有了动词的味道。

相对于纯粹的“主谓宾”结构来说,是不是多了一丝意趣呢?

但是学诗的人一看,就会发现有问题:“白梅花”,三个平音。这个是平仄大忌“三平尾”吧?其实并非如此,因为“白”是入声字,在古音中属于仄声,并没有三平尾。但是我们现在用普通话来读,类似于“羊羊羊”一样让人听着不爽。我们看第一句“绿细柳”,是不是三仄尾?这样就救过来了,大家念一念,是不是并不绕口了呢?反正联上下句做游戏,并不是写格律诗,平仄有些误差也不打紧,念着舒服就行。

好吧,句子也就这样,只是顺便讲了一种诗词写景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句中添一字成五言的游戏中看诗词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