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相册——苏州 寒山寺

寺院坐东面西,西门隔古京杭大运河与枫桥景区相望。建于公元508至519年的六朝时期的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初时称“妙利普明塔院”,唐朝时改称寒山寺,为我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寺之一。当年,张籍的一首《枫桥夜泊》:“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使之闻名天下,家喻户晓。1500年间,寒山寺曾多次遭到火毁,也多次重建,现在寺内的殿宇大多为清代所建。

门厅一侧,是古钟陈列室,碑廊地面上也放置着古钟。

天井中的大钟

观音峰,因状若观音临驾,而名。其高达7米,重约35吨,人称“姑苏之最”,为苏州静思园园主陈金根花百万元从安徽购得,并无偿赠给寒山寺的。

寒山禅房

慧和楼,门前悬挂两块条匾,分别是:寒山寺弘法部、寒山寺佛学编辑部。

      寒山丈室

《枫桥夜泊》诗碑,位于寒山丈室门前,为清代俞樾所书,碑身高133厘米,宽86.5厘米。寒山寺的张继《枫桥夜泊》诗碑共有六块:第一块,北宋翰林学士、珣国公王珪所书,1996年重刻,现立于普明宝塔旁;第二块,明代文徵明所书,现为不足十字的残碑,展示于碑廊墙内;第三块,即俞樾所书;第四块,为河北沧州人、原民国国史馆馆长张继所书,现在普明塔院内;第五块,1993年所刻李大钊所书,现立在寒山别院;第六块,1995年春刻、画家刘海粟86岁时所书,现立于碑廊墙内。

普明宝塔,1996年10月30日新建成,仿唐木结构楼阁式塔,塔高42.2米,5层,呈正方形;塔刹为铜铸镀金,高9.6米,重12吨;塔外四周挂有108个风铃;东南西三面塔上挂着“拈花微笑”、“无量寿佛”、“明心见性”、“无上菩提”、“佛光普照”、“如入禅定”等牌匾。塔内各层都有木梯可供游人登临远眺,欣赏吴中美景。寒山寺始建时的“妙利普明塔”后毁于战火,北宋重建,后又毁于元末,此后600多年寒山寺一直无塔。

普明宝塔座基平台四角上的铜雕(我觉得是狮子,但理论上应该是谛听)

法堂,坐北朝南,典型的唐代佛殿建筑风格。堂前池水环绕,池中锦鲤游弋,池水上凌空架露台,露台有桥与宝塔相通。现法堂作为寺内佛教图书馆所用。

寒拾殿,是我国寺庙中唯一供奉和合祖师寒山和拾得的殿宇,寒山、拾得二人也被称为“和合二仙”。清代雍正皇帝敕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寒拾殿的二楼为藏经楼,佛像庄严,两旁巨型朱红漆经柜整齐排列,内藏许多经书和佛教著作。


藏经楼屋顶上装饰有《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雕塑像,四大天王的雕塑也栩栩如生。

寒拾泉,相传为寒山寺祖师寒山拾得所挖之井。为纪念寒山拾得,后人称此井为“寒拾泉”。寺僧曾长期饮用这口古井的水,并用井水向过往路人施舍茶水。

大雄宝殿,正中供如来佛坐像,左右立阿难、迦叶近侍。两侧沿墙列坐明代鎏所铸的金铁罗汉十八尊,神态各异,是由佛教圣地五台山移置于此。佛像背后供奉着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

  山墙上镶嵌的和合二仙塑像。

和合祖庭照壁

寒山寺西门照壁,此为寒山寺正门。

寺院外墙上装饰着由历代诗人所咏关于寒山寺的诗,其中有唐·张籍、唐·寒山子、清·王小祯、清·陈夔龙等多人的诗。



江村桥,古运河上单拱石桥,迎对寒山寺山门,为唐朝诗人张籍在《枫桥夜泊》诗中提到的“江枫”二桥之一。枫桥位于距此不远的铁铃关旁,江枫二桥形制基本一样。当年张籍夜泊之处的古桥今已不存,二桥均为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

寒山寺对面的枫桥景区,不过当时在封闭整修,无法入内游览,仅能隔河相望

渔隐桥

吴门古韵戏台,是枫桥景区中部的主建筑,以精致的雕镂为特色,顶部为龙凤雕刻棚顶,垂透雕花篮挂柱,门窗皆雕刻成花窗。

寒山寺南墙外有近些年新修的和合大道,道北的普明塔院,门厅上方悬挂“无上清凉”金匾,门厅内的汉白玉照壁上则刻着“普明塔院”。

寒山寺东端新建的山门,中门匾额:寒拾遗踪;左右则是:钟闻鹫岭、路开天台。山门楹联:寻迹一千年甁鉢遁形石壁寒巖於阊闾门外别开胜境;化身三百首诗篇飞錫西天东土岂宋明之间杯渡瀛洲。

抄和合大道记中一段文字作为结束语: 夫寒山古寺,地处姑苏城西,领运河一线,锁江枫两桥,妙利宗风,其来远矣。南朝梁天监年间草创,名妙利普明塔院。唐贞观年间,寒山子来此缚茆以居,与拾得诗文唱和,享誉四方。嗣后,希迁来建伽蓝,题额寒山寺,寺名遂彰。而后旅人骚客,感赋良多,不独有懿孙《枫桥夜泊》也。黄童白叟,皆知钟闻鹫岭,路接天台,瓶钵千载,泽被广生。至于天人合一,贵和尚中,所谓一义和合者,其功首推寒、拾无疑,丰干即云文殊、普贤化身。逮至有清雍正十一年,敕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顺扣民间“和合二仙”,三教归一,和谐好合在焉。

你可能感兴趣的:(旧相册——苏州 寒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