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性

今天我们不仅讨论了孟子主张的性格上还讨论了我们中国和外国不一样的看法。

首先在我们中国有4个人性的不同角度的看法。分别是人性无善无恶,人性有善有恶,人性本恶和人性本善。

而徐子的观点其实就是性本恶。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荀子认为人所有的善其实都是伪装出来的,人性本来是恶的。而如果想要去行善,想要去成为善,那么就需要用教化改变。而这里面他其实有说到:师法之化,礼义之道。师其实就是老师,而法其实就是儒法。

他强调师法之化,而这里的法和师其实都是内在的,但是它并没有过多的解释,所以这个内在很容易走偏,很可能从儒家演化成了法家,只有外没有内。

但是如果当时孟子在世的话,他可能会反驳荀子。如果说人本身都是恶的,那么最开始在那个所有人都是恶的时代,善和礼义是怎样出现的呢?而这个问题荀子并没有解释,也并没有解决。

但是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引入别的概念了,也就是引入神的概念。既然人性粉恶那么能够点化人的,就只有上帝了。

而基督教认为,人本来就是恶的,在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因为偷吃禁果而被上帝贬出伊甸园,在大地上生存劳作,繁衍生息。所以说人本来就是恶的,因为如果人无善无恶或者说本善的话,那么最开始他就不会偷吃禁果。而上帝把我们贬入人间,让我们在大地上生存劳作,繁衍生息,就是让我们在赎罪。所以说基督教中认为人类是有原罪的,而我们需要在有生之年去行善赎罪,这样才能为下辈子积德,好让自己进入天堂。

但是基督教也有自己的问题。

能够进入天堂的前提是你要信基督才行。如果不信基督教的人就是没有权利也没有机会进入天堂的。而且基督徒进入天堂需要在死的时候让牧师为自己洗除罪恶,那为什么牧师是善的?为什么牧师就是神的化身呢?

但是排除这一点的话,基督教和荀子的观点还是很相似的,因为他们都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后天的赎罪去改变。但是小小的不同就是荀子认为展现出单之后需要在去把善往外推,让人们都去行善,但是基督教则是把希望都寄托在了下一辈子,而不是这一辈子。

而帕斯卡尔不同于基督,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脆弱的,就如同苇草一样。但是他又说人类是会思考的苇草,人有理性。而这要超乎于禽兽。这也是人与禽兽的1%的不同。但是在这里他并没有把德性和理性分开。但是他却认为人是有可能超越理性和德性层面的。

所以说他的这个想法和孟子是很相似的。

但是还有一种,就是康德。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与日俱增,这就是我头顶上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头顶上的星空,其实就是无限的未知,无限的未被开发的领域。而他是生生不息的在人类面对这样无穷的天空是,我们不禁会想去探索,他但是不管怎样我们是没办法对他了如指掌的,所以就会有外在的一丝敬畏。

头顶的星空指外在,那么心中的道德律指的就是内在。

这几个我更喜欢哪个呢?

其实我更喜欢人性本善的一个论证。

因为我们需要让我们的本辛苦而充值,让他不被灰尘所蒙蔽,但是人们很容易忘记我们应该去这样做。所以为了真正做到我们需要一直不断的注意他,擦亮他。而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性本善这个应然变成实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同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