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建构游戏指导》

      今天学习了第9章《幼儿园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和第10章《幼儿园建构游戏的评价》

      主要内容:在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里面,分为了准备阶段,过程阶段,整理阶段。在准备阶段,教师可以采取表象累积策略,技能预备策略,在过程阶段,我们可以采取结构转换策略,材料支架策略,事务策略,干扰排除策略,意象思维策略,情境体验策略,平行示范策略、多媒体演绎策略。

      在整理阶段我们可以使用标记匹配的策略,还可以使用交互评价策略。在建构游戏评价中,指向环境,教师,幼儿三个方面,环境它又主要包含物质环境,社会情感环境,认知操作环境。其中的物质环境,它包括了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两个方面,社会情感环境的评价,它又包括了兴趣和游戏常规。在指向教师的评价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游戏评价表,主要针对于对幼儿的观察、对幼儿指导和对幼儿的评价、反思及调整。在指向幼儿的评价,可以从智力发展,建构能力发展评价,和自主性发展评价三个方面进行。那教师在评价上,可以有以下几种评价方式:反映式评价,问题式评价,作品欣赏式评价,作品分析式评价,跟踪式评价,以及自助图标式评价。

      学习心得: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了建构游戏中的一些指导的策略。其中的指导策略主要从建构游戏前、游戏中以及建构游戏后。在准备阶段表象累计策略,我们平时用的比较少。它里面又分为了平面表象累积,以及立体表象累积和表象互为转换。在这三个里面平面累积,我们用的比较多,立体的表象累积和表象互为转换,用的比较少,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把表现互为转换,利用起来。技能的一个策略我们用的比较多,技能预备策略我们用的比较多。在活动过程中,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结构转换策略。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以大班《我的小学》积木游戏为例。孩子们参观了小学以后,但是还是在积木建构学校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主要表现的症状有,孩子们觉得学校很大,不知道从哪里搭起。学校的楼都是连在一起的,不知道怎么转弯。针对以上情况,教师采用了结构转换的策略。他一共分成了两部,首先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回顾参观学校的路径以及的参观的内容,然后老师引导幼儿用平面图的方式表现了学校总的建筑特征。其次参照这个平面图,将学校比较复杂的空间随着宽阔的结构进行的转换,让幼儿用牛奶和牙膏盒等废旧物品,在木板上制定出小学的模型。从而降低了一个表针的难度,最终幼儿顺利的完成了。

      我的小学的搭建活动,这种策略呢,它是用于表现构造庞大复杂的对象。其中的多媒体演绎策略,书中有提到用多媒体技术将建筑物进行分解组合,逐一攻破搭建的难点。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以搭建天封塔为例,孩子们对于六边体的结构不是特别熟悉,于是教室里用的计算机图片,勾勒了六边体的轮廓,这一点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但是对于多媒体使用我们并不是特别的清楚,还需要去学习。在整理阶段小班适用于标志匹配,而中班大班,他有等比图列对应法和缩比图列对应法,其中的等比图列对应法和读懂儿童的做符号标记收放材料上有相似之处。在评价上,书中给我们提供的有很多的评价的一些方式。其中反应是评价,书中举例教师针对幼儿活动的现象进行阐述,分享幼儿在建构中的一个新意和亮点,例如教师评价到,东东通过运用纸牌拼插镶嵌的方法建构了为难,让我们的社区变得更漂亮。这个与上周六读懂儿童为我们培训的回顾环节略有出入,在读懂儿童专家给我们讲解的回顾环节中,应该以幼儿的讲述为主,教师的讲述为辅,要把更多说的机会还给幼儿。而书中在这个举例里面多以教师说为主,是否有可以结合的地方吗?其中的问题是评价我们用的比较多,作品欣赏时也比较多,书中的跟踪式评价,分享了对于滑滑梯搭建游戏的一个跟踪式评价。

      在本班,我对幼儿搭建立交桥,也进行了一个跟踪式的评价,但是对于幼儿在实际过程中的评价的一些步骤以及材料的收集上,做的没有书中老师的好。书中是通过观察话题换话题,第1次搭话题,第2次带话题,第3次带话题,最终呈现了一个完整的黄话题的一个大街游戏,在以后关于本班搭建活动的主题活动中,由幼儿生成的活动,我也可以借鉴书中的方法,分层次的队员,进行观察记录,将材料进行收集,然后不断调整为幼儿提供一些指导的策略,让幼儿在游戏水平上得以提高。

你可能感兴趣的:(《幼儿园建构游戏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