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比烟花寂寞(影评)

一、

影片名字太美,舍不得改掉一个字,所以,作为这篇影评的名字。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应该是七年前。当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内心深处有很多被触动的复杂情绪,像是夜晚星空下的海浪,安静又汹涌地,拍打着沉默不语的沙滩,和我被深深震撼的内心。但是那时候,我的阅历尚浅,加上笔力不够,无法用文字将这些感觉书写表达。

这几天,却忽然想起这部影片,就翻出来重新看了一遍,有了一些新的感受,也有了表达欲。

二、

影片讲述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不被爱过,不被看见的孩子,一生有多可怜。

来自音乐世家的两姐妹,从小在父母的熏陶和培养下,展露出惊人的音乐天赋,姐姐擅长长笛,妹妹擅长大提琴。

起先,姐姐比妹妹要优秀,都说她是天才,成为外人以及她们父母的焦点。妹妹在姐姐被众人众星捧月的时候,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失落感。她开始自我怀疑,是不是只有是天才,才能得到大家和父母的喜爱?

于是,妹妹开始疯狂练习大提琴,空闲时间练,课堂上幻想自己在练,吃饭的时候在自己手臂上,用手指去做弹曲谱的动作……总之,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境地。

当一个人狂热地迷恋一件事,并且付出自己全部的身心去努力,那么TA一定是可以做好这件事的,即便是达不到影片中妹妹这种天才的结果,一定也会比大部分人好很多。

妹妹的大提琴越拉越好,但是她内心却并不喜欢大提琴,这是导致她一生悲剧的原因。一个人在一件并非出自她本心选择的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她在这件事情里体会不到真正的快乐,那么这件事情越成功,她内心的割裂感就越强烈。那种现实和自我反复拉扯的感觉,将她的内心世界一点点撕碎。

那时候,小小的她眼睁睁看着父母,他们满含爱意的目光全部围绕着姐姐,而自己的失落和不开心,全部都不被看见。她的内心世界破碎了,她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她只有把自己疯狂投入到音乐的世界里,才能抵抗不被爱的巨大孤独感的侵袭。她的自我,在抵抗这种孤独感的时候,变得破碎,然后重新去塑造了一个僵化的自我,那就是,只要我拼尽一切努力,去练好大提琴,成为一个天才,就会得到父母的爱。

她是世人眼中的大提琴天才,却不是因为自己的喜欢做出的选择,而是因为不被爱,多么可悲。

在拉大提琴的时候,妹妹把在现实中无法被父母看见的自我完全交付出去,她与大提琴融为一体。她演奏出的曲子,不仅仅是来自大提琴的琴弦,更是来自她那颗孤独的灵魂。这种人琴合一的境地,让她演奏曲子像是具有神奇的魔法,达到别人无法超越的境界,所以,她的成就超越姐姐,是必然。

所有的艺术,能够达到顶级造诣的人,靠的一定不是后天学习的技术,而是天赋,或者艺术家自我生命力的燃烧。妹妹显然属于后者。可以说,即使妹妹小时候学的不是大提琴,是绘画或者其他,她也是可以成为顶级天才的,因为那不过是她表达内心的一个方式。

听众听到的是琴声,感受到的是她狂风暴雨般激烈的情绪,在这些背后,是她的生命在燃烧。她用消耗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内心对现实的对抗,这种对抗越激烈,她的作品就越惊心动魄。

三、

妹妹第一次得奖的时候,姐姐的心里也产生了巨大的失落感,她独自一个人从领奖台跑下去,躲到一个没有人的角落里蹲下,被失落和孤独包围。但是她的这种情绪没有被任何人发现,除了妹妹。妹妹太能体会这种心情了,所以,即便是被天才的赞誉包围,被父母充满爱意的目光围绕的时候,她还是不开心的。但是妹妹没有说出来,因为人性里面天生的嫉妒,让她在姐姐的失落里甚至感受到了一些快乐,她之前所受的委屈和难过似乎得到了安抚,她冷眼旁观着姐姐的难过,享受着自己的光环,但是,她是真的快乐吗?

姐姐的光环失去了,得到的爱也跟着失去了,这个现实,让妹妹看到了父母不爱她们的真相。这个孩子过早地看清了所有人,包括自己的父母,他们对自己的喜欢,并非真的喜欢,他们喜欢的,不过是天才光环下的,那个虚假的自己。

慧极必伤,她还是一个孩子,过早明白这个真相,对她来说真的过于残酷了。

所以,她一直活得很伤心,很孤独,很痛苦。哪怕母亲满含爱意地带她去求学,给她找最好的音乐老师授课,下课马上体贴地给她递水,担心她饿了给她面包,给她所有物质上的喂养,但是这些喂养与精神无关。

坐在街头长椅上,吃着母亲递过来的面包,她的神情是伤心的,那种孤独的,整颗心破碎的伤心。

那个镜头让我从一个孩子身上看到不该属于孩子的一个词,心如死灰。

她未经世事,却又历经沧桑。

她活着,可是她的心已经死去。

她拥有天才的光环,和来自四面八方汹涌的赞誉和喜爱,可是她是孤独的,刻骨的孤独。

现实和内心世界的巨大落差,所产生的激烈冲突,让她的情绪暗流汹涌,无处释放,于是,大提琴成了她的唯一出口。

她的演奏越来越好,周围的人越来越爱她,满世界的鲜花与掌声,她在这热闹喧哗中,绽放着,也枯萎着。

她一直活在自我跟父母、跟姐姐、跟大提琴之间反复融合和拉扯的巨大痛苦中,每一次的拉扯,都让她的内心世界经历一次毁灭般的破碎和崩塌。同时,这种拉扯也让她的情绪更加汹涌而猛烈,然后通过大提琴演奏,去更加震撼地表达。

她的生命在大提琴演奏中绽放,也在大提琴演奏中枯萎。每一次的演奏,都是她对生命的一次书写,也是一次告别。

在妹妹第一次获得大提琴冠军的时候,有个细节,姐姐先拿到管弦乐类乐器演奏冠军,他们很高兴,妹妹还在台下,她一脸羡慕地看着姐姐站在领奖台C位,享受着大家的掌声。然后主持人开始宣布大提琴演奏比赛结果,主持人说到,这位演奏者演奏时动作幅度有点大。那个瞬间,镜头切换到父母两个人的微表情,夫妇二人同时出现的表情,很微妙,很复杂。

他们一定猜到了,主持人说的是自己的小女儿,他们对小女儿拉琴时的表现是不接受不认可的,但是那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一直表现比大女儿差的女儿会得奖。

微表情是人下意识状态下最真实的反应,表达的是人最真实的内心。总之,如果那次比赛妹妹没有拿到冠军,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疯狂投入拉大提琴的样子,可能会成为其父母制止甚至批判的对象,他们会认为这个小女儿不仅没有大女儿优秀,可能还有点精神不正常。

在这样的父母眼里,孩子的好与不好,不是来自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而是取决于外部的评价。他们对于孩子的爱,全部来自于这个孩子能带给自己的名誉和利益,至于孩子真实的样子真实的感受,他们从来都是看不见的。

父母对孩子没有爱,对么残忍的真相啊,却是真实的现实。这个真相被敏感的妹妹过早察觉到了,她只是不愿意去面对,所以只有通过实现父母喜欢的世俗的成就,来获得他们表面上的爱,来告诉自己,父母不爱我这不是事实,父母是爱我的,只要我拥有天才这个光环,这份爱就一直在。不爱是假的,他们是真的爱我的。

在妹妹的一生中,她一直反反复复去做的就只有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扮演好大提琴天才这个可以获得爱的身份,第二件事,就是不断去做一些惹怒身边最亲密的人的事情,来验证自己被爱的真实性。

她任性,她叛逆,她甚至去要求姐姐分享自己的老公,都只是因为她的内心对爱极度的渴望,然而又从来没有得到过真正被爱的感觉,那一片荒凉的感觉。

四、

在妹妹这种疯狂投入的演奏方式获得了巨大成功以后,因为没有来自父母对真实自我的认可,姐姐开始迷茫了,她不自觉开始模仿妹妹的演奏风格,然后不断被批评。在不断被否定的过程中,原来的天才长笛少女渐渐消失了,光芒从她身上褪去。

其实姐姐原本也是可以继续发光发热的,如果她的自我足够强大,或者她的父母对她有爱。可惜的是,这两样都没有。有一个女儿让他们获得了培养出天才孩子的荣耀,另一个女儿怎样,他们已经不在意。对女儿的培养,对音乐的追求,这一切不过是他们追逐世俗名利的工具和手段,所以哪个女儿是天才,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世俗名利之下,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多么可悲又可笑。

妹妹去世界各地演出,但是不论去到哪里,都把自己的脏衣服寄回家,给她的父母清洗。这是她自我不完整,人格不独立的体现。她的精神世界一直停留在了童年,内心始终是个长不大的小女孩。

那时候她已经逐渐长大了,如果她的心智跟年龄一样成长了,那么她去到其他国家,应该会给家人寄当地的礼物,来表达自己的爱意,但是她没有,因为她是一个没有得到过的爱的人,是不知道也想不到去对身边的人表达爱给予爱的。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察觉到了这个女儿的异常,去修复他们之间的关系,去弥补妹妹这么多年来内心的巨大缺口,那么或许,一切还有挽回的可能。但是没有如果。

而姐姐比她幸运,姐姐在最失意最灰暗的时候遇到了爱情。那个男孩热情又主动,会毫不掩饰第一次送她回家,就在第一次见到的妹妹面前说自己爱上了姐姐。这种热烈又直白表达爱的方式的人,内心是真诚又坦荡的,与他们虚荣又虚伪的父母不同。

这样的爱,是姐妹俩这辈子没有经历过的,所以姐姐很快坠入爱河。爱情治愈了姐姐事业上的失意,接住了世俗成就失败带来的打击,姐姐在爱情里得到了救赎,获得了新生。

在妹妹的心里,一直把姐姐当做最爱自己的那个人,这是因为她没有得到父母的爱,小时候姐姐给了她回应,她把对母亲的爱投射到了姐姐身上,姐妹俩的感情,像母女,又像情人,又存在彼此竞争的关系。这种复杂的情感和关系,注定了两人一生的纠缠。

因为一个好的爱人,一份好的爱情,获得新生的姐姐越来越好了,热恋中姐姐的样子让妹妹再一次陷入深深的孤独。多年来对姐姐情感上深度的依恋,让她不能接受姐姐将要投入一个男人的怀抱,离开自己的现实。这种被抛弃的恐惧,再次包围了她,让她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姐姐结婚之后,妹妹也找了个男朋友,如果她跟姐姐一样幸运,遇到真爱,那么她此生也能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可惜,悲剧再次上演。

妹妹找这个男朋友的原因跟她演奏大提琴一样,不是出于自己的选择,而是出于对姐姐的羡慕,她再一次陷入了自我迷失的选择中。那么可想而知,这样去选择的爱情,即使的结了婚,也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他们是音乐界的一对璧人,她为了他改了信仰,他们在万众瞩目下订婚、结婚,他们是才子佳人的天作之合,他们的婚姻就像所有王子与公主的故事一样浪漫美好。这一切看起来似乎毫无破绽,如果忘记虚假表象下面隐藏的真相,或者真相永远不用面对。

这是一段没有爱的爱情,这是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再多的华丽与璀璨,也掩盖不了这个让人伤心的事实,更改变不了走向悲剧的结局。

时间能证明一切,也能洗去一切。真爱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坚韧,没有爱的关系会在时间里越来越疏远。

虚假的感情是经不起时间的推敲的,不论是亲情还是爱情。

妹妹的婚姻注定是失败的,而且因为从小到大过于痛苦的内心,过于激烈的情绪,她病了。或许这场病也是她长期以来自我暗示的结果,她一直知道却又害怕面对的那个真相:如果有一天,我不再是个天才,所有的光环都离我而去,还有没有人爱我?

五、

现实如她所料,也跟她一直以来担心的一样,当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那曾经围绕在在身边的人们,开始渐渐散去。鲜花没有了,掌声消失了,甚至连她的丈夫,都在她行动开始不变,连自己都无法照顾的时候,搬出了他们的家,偷偷在外面组成了一个家庭,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大提琴曾经带给她的一切,在失去了天才的光环与能力之后,所有的热闹与繁华烟消云散。

这是妹妹从小就看清楚的真相,这也是她一生痛苦的原因,而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妹妹在姐姐的怀抱里,姐姐安抚着妹妹痛苦的身体,给了她最后的一点温暖与告别。

姐姐之于妹妹,是心理上的母亲角色,因为从小到大,姐姐是唯一一个给过她爱的回应的人。妹妹对于姐姐来说,也是一体共生的关系,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可以说这对姐妹,是一个人的两面,自我与本我。

妹妹是疯狂释放本我,活在本我世界里的天才。姐姐一直压抑着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她的本我被自我压制着,看着妹妹疯狂,看着她成为天才,看着她失控,看着她陨灭。在妹妹悲凉的一生中,姐姐是个旁观者,也是个参与者,因为妹妹的人生就是她自己的内心世界,妹妹的人生就是自己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姐姐对妹妹有着深刻的共情,所以无论妹妹如何任性,她都无条件满足,包括妹妹要求分享她的老公。

这个情节也是影片最有争议性的,妹妹也因此被很多人指责,骂她自私,骂她放荡,骂她无底线伤害姐姐的,都有,但是在我看来,妹妹之所以这么做,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她的心理年龄始终停留在小时候,几岁的时候,然后她又一直把姐姐当作自己心理上的母亲,在孩子心理发育到七八岁的时候,俄狄浦斯情节,会产生跟自己父母抢夺配偶的想法。成年后的妹妹之所以会跟姐姐抢姐夫,不过是因为小时候的情节没有得到完整发展,长大后的弥补。第二个原因,是她始终不相信真爱,她不相信姐夫真的爱她的姐姐。通过肉体的纠缠,她去验证姐夫在世俗欲望下的精神世界,她是光芒四射的大明星,姐姐不过是个灰头土脸的村妇,她想看看在欲望的诱惑之下,姐夫是否如他自己所说的那般,真的还爱着自己的妻子。

在跟姐夫在一起那几天,妹妹也是痛苦的。她看起来很快乐,跟姐姐的丈夫纠缠,跟她的孩子们玩乐,他们看起来真的很像幸福的一家人。姐姐冷眼旁观着这一切,痛苦而沉默。

妹妹验证到了什么,姐夫对妹妹的感情究竟如何?影片没有给答案。不过从姐姐痛苦的表情和妹妹扭曲的快乐镜头里面,或许我们可以猜到一二。

不要去验证人性,真相往往很残忍,妹妹的一生的悲剧,也是因为如此。

导演还是比较仁慈的,没有把一切都撕碎,给了姐姐一个世俗意义上圆满的结局。

六、

回到那个很有深意的片头,两姐妹在海滩上玩耍,妹妹看见一个孤独的成年女子的侧影,她一点都不害怕,走向她,那女子对妹妹说了一句话,妹妹跑回来对姐姐耳语,然后两姐妹紧紧相拥。

那一刻,姐妹俩的自我是高度融合的,她们的灵魂在那一刻在现实之外产生了震动,因为体会过这瞬间被看见被爱的感受,妹妹在此后的一生中,都在孤独和寻找中度过。

爱是什么,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真实的看见,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真切的回应。当爱与被爱同时发生,生命得到滋养,那种真实的活着的感觉,是可以穿越人生的虚无,抵御一切恐惧的力量,包括死亡。如果得不到这样的爱,那么我们的一生,可能都活在对虚无和死亡的恐惧里,很多长久的痛苦,也都来源于此。

经典的艺术作品,总是能让人念念不忘的,每次去欣赏,都能有不同的体会。而且,随着观众年纪和阅历的增长,自我的成长,那种感受是越来越深刻的,对作品中的人物,以及导演想表达的主题,产生更深刻的共情。

灵魂在某个片段或者画面里,与虚构的人物或者导演的精神世界,产生了瞬间的链接,并且对自己的内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去照见此刻当下,那个隐藏的、真实的、深刻的自己,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真实的活着,并非活在虚假的物质表面。

这种真实的存在感体验,给了我们更多的力量,来自心灵深处的,不易被现实击碎的强大力量。

这部影片之所以深刻,是因为它最终指向的,是每个人一生都需要面对的终极命题:死亡和虚无。所有的心理学家、宗教、哲学家,千百年来所研究的都是这两个命题,然而从来没有正确答案。我们只有通过书、音乐、电影、绘画等等这些艺术作品,去感受去体验,去寻找去探索,然后获得各自存在的意义。

烟花的美丽是瞬间的,寂寞和孤独是长久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她比烟花寂寞(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