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

又一次读到肖培东老师《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当学生把“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误读为“店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时,肖老师没有批评指责学生读得不仔细,也没有简单的订正,而是反问学生,这里可以写为“店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吗?”“店内外”究竟何意?由店内外扩大到了镇内外,形象表明孔乙己的生存环境:中不了举的读书人被世人嘲笑,多么自然而然啊!由学生的误读引导。类似的例子还有《紫藤萝瀑布》一课学生把“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误读为“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反问学生,这里可以这样写吗?学生思考之后回答“可以”,“我不由加快了脚步”来代替文章开头的“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因为紫藤萝开得太盛太美,让“我”迫切地想靠近前去“一睹芳容”。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打开,又不局限于文章。而且,也很巧妙地过渡到了抓读描写紫藤萝繁盛的句子上。

如果是我上课遇到类似的问题,可能只会简单纠错吧!表面看起来我预设不充分,教学机智不足。深究就明白,其实是我积淀不够。张祖庆老师说:“语文老师最好的修炼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写作,写作,再写作。读,丰盈自己的内心,写,记录自己的生活。我们要增加自己精神海拔的高度,做一个绣口锦心的人。”回想我的阅读史,似乎从很早就开始主业教书,副业刷手机。一天到晚,手机长在我手上一样,好好读书成了美好愿望,哎!这样的语文老师,惭愧惭愧。都说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如何利用不仅是态度问题,也是能力问题。

再回到肖培东老师的课堂《一棵小桃树》最后一个环节,“那么如果作者贾平凹先生只能给小桃树写一个字,你觉得应该是哪个字呢?”有学生站起来“我还没想好”,请从这五个字里找一个字。生“好”,“小桃树遇到了很多困难,挺过去了就好。学生顺利答复到,这样的引导,除了丰厚的积淀,更有对学生的尊重。然后,肖老师把学生们总结的一个个字,连成一句话总结全文。课堂生成显得那样自然而然。学是课堂存在的唯一理由”,肖老师从学生现有水平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紧紧抓住学生认知水平,带领学生漫步语文世界。以生为本是挂在嘴边,还是落实在课堂上,我要好好反省。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