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自我满足的监工,做有成效的管理者

不要做自我满足的监工,做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是我一直强调要重点阅读的自我管理书籍。这本书是现代管理理念奠基人德鲁克的经验的精华。这本书的阅读一定是建立在大量的自我管理、组织管理体验的基础上。这样读者才能获得更多的收获。

很多人追求个人成长,但是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成长的目的是什么?成长是为了让自己越来越厉害或者看起来厉害吗?

成长的本质其实是能够具备更充分的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成为一个立足于世的独立个体,能够为自己所珍惜的人遮风挡雨,能够承载文明成果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上。

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却也很容易走偏。人们会一味的追求个人能力的提升和个人荣誉的自我满足。这个时候,人们在做好事情之后,会认为自己很好;在做不到某些事情的时候,会自我否定,觉得自己这个不对、那个不行,觉得自己没有自律,没有能力。但是恰恰是这样的心态,会使得一个人迷失在自我满足与自我怀疑的迷途中。

我们每个人的能力的来源都在自于我们大脑和身体的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的技能得以纯熟,能力得以提升。这些能力是因为用而生的,这个用,有两种方向,一种是被使用,一种是主动去用。

当一个人的能力被使用的时候,他不会去考虑这个能力对当前事情的真正贡献是什么。他更关注的是自己的能力能不能被认可,自己的是不是获得相应的报酬,自己的能力是不是很棒、被人尊重被人拥戴。在使用能力的时候,他会小心翼翼,一心要能力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形成表现形态,这样就会被任务布置者看到,或者被其他人看到。当他的能力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会避开问题,寻找新的能够让自己能力得到展示的地方,寻求新的雇主。

当一个人主动使用自己的能力的时候,他呈现的是另一种心境。他会主动考虑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能力,自己的能力对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实现这个目标的贡献是什么。他的心关注的是问题的解决,而不是自己能力强弱本身。如果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问题,他会主动寻求其他替代的方法,或者寻求他人的帮助,同时空出额外时间打磨自己的能力。但他打磨能力的方向是为了让问题得以解决,而不是让自己看起来能力有多强。这样的心境,我们会在哪些朴素的科学家身上看到,我们会在那些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们身上看到。

回到自我管理的角度,当我们无法从贡献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我们就很容易追求个人的虚无的荣誉和自我满足。殊不知,越是真正被承认的人,他们越不会认为能力是自己的、知识是自己的。因为能力和知识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从客观事物中获得的,从前人身上承载的。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会考虑的是哪些文明元素我还没有吸收,导致问题的出现,而不是自我否定,说我不行,我不好。当遇到荣誉的时候,他会想的是,这些都不代表我本身,我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承载者和传承者,所有的荣誉都是因为我能更好的承载这些文明元素,解决了现实中的问题。荣誉只会促进他更好的解决问题,而不会成为他虚荣的负担。

当一个人真正以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为标准的时候,他的灵魂是自由的,他不会有虚无的负担和没有意义的包袱。因为他的心向的是客观。他们心怀敬畏与谦卑之心,他知道自己代表的不是自己,代表的是自己承载的知识与智慧。

这个时候,他做事情不会再为自己是否做好事情本身而忧心,他会为自己所作所为能不能真正产生贡献而思考和调整。他不会为自己的能力高低而骄傲或者自卑,他会想尽办法为了实现成效而进行资源调度和配置。他们不再是机械的执行任务的监工,等待着奖金和被认可;他们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把贡献放在第一位,为解决问题,实现个人、家庭、组织的使命而稳步前行。

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而非机械的监工。我们不能将自己的精力全都放在对自己能力与荣誉的虚无追求上,而是要积极的与这个世界作用,让有限的能力发挥应有的价值,这样我们才能体验到收获的乐趣,才能点亮生命之火。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做自我满足的监工,做有成效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