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自爱,是你把情绪的主动权紧握手中的最佳武器

看完《爱的五种能力》的节选后,我当时也是挺站“嫂嫂”这一边的。

妹妹吃他们的、用他们的却不给钱,烦;

妹妹和老公关系亲密到让身为妻子的自己,感觉像个局外人,吵!

自己的感受完全没人懂、没人照顾,按道理说,的确会令人感觉“痛苦”。


但真正让这位女学员感觉受伤痛苦的“源”,真的是这些外在的因素吗?

我觉得并不是。相反,我更认同文中所说的,这位女学员的不幸福是自己导致的。


往小了说,是因为心眼有点小,自私;

往大了说,是个人价值缺失,不自信、缺爱且不自爱,还不懂爱。


当一个人缺爱,就会更积极地去索求别人的爱,别人的关怀、照顾。

这时,他的关注焦点第一时间是放在“自己”身上的,很少甚至根本不会做出“换位思考”事,更别提能放下身段去沟通。一旦对那份期待的“爱”求而不得,或者感觉被忽略,就会感到委屈被伤害。


当一个人不自信,就容易产生“逃避”心理。

一旦遇到事情就会手指朝外,第一时间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指责他人,好把自己放在“无辜”的位置上,博取同情和鼓励。


当她期待,婚后应该“拥有独立空间”的家庭生活,但妹妹的长期寄住让这份“期待”落空了,她第一时间感觉不解、生气;

当她认为,老公应该和她这位妻子的行为关系更亲密,但看到妹妹和老公之间的“亲密行为”,她会感觉被排挤,并认为做这个妹妹的,一点都不懂得避讳,不照顾嫂嫂的感受,甚至产生了“如果不改变就要离婚”这种偏激而冲动的念头。

这或许是因为,她其实并不懂得如何“爱”人,因此她不懂,真正的爱,是平等,是信任、是能坦诚沟通,而且是“先给予”。


试想一下,如果她有爱、懂爱,在看到妹妹和老公亲密行为的时候,她会自信地嫂嫂的身份角色,主动参与融入话题;同时,私下大方和老公坦诚沟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不求完全改变,但需注意分寸。这样大家一起乐呵,也能经营好妯娌关系;

如果她懂爱,能爱屋及乌先给予,在看到(婆妹)妹妹30多岁了,还没独立生活,相亲多次还失败了,她或许会选择多和妹妹谈谈心,了解她对另一半的要求,帮助妹妹早日处上对象。

不仅能让老公感受到她的爱,变得更疼她,更亲近她,说不定还能早日过上她自己所向往的婚后家庭生活——拥有独立的空间。


你看,每每遇到问题时,如果我们能自信、自爱、先给予,多沟通,凡事能多做内归因,少去指责他人,多些内省调整,是不是就会多一分包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接纳,当然,也多一分幸福?


细想之下,发觉:不仅爱情的世界中如此,为人处世的所有场合中,不也如此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信自爱,是你把情绪的主动权紧握手中的最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