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解《战国策》东周

其一: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看题目就知道了,说的是秦起兵造反。九鼎是什么东西,大家知道问鼎中原吧,这鼎不仅仅是九个大鼎,也不仅仅是用来烹饪烧香的,而是象征整个国家。这个问鼎、求鼎,感觉就像我问你要你家的大门钥匙,然后我开了门住进去,你就可以卷铺盖走人的意思。

说说这个讲了什么事情,讲的是秦发兵打东周,周王急了,这时候颜率站出来说,大王你别怕,放着我来,我去东边的齐国找救兵。这个颜率有点本事,他跑去和齐王说,秦这个国家太坏了,与其把九鼎给他,我还不如给你呢,齐国只要发兵救我们,既是做了“存危国”的好事,又能得到宝贝,何乐不为呢?齐王就信了,发兵救东周,秦只好罢兵了。没过多久,齐国来要鼎了,这回周王又急眼了。颜率这时候又站出来说,大王勿忧,放着我来。颜率到了齐国,先跟齐王套近乎说,多亏了贵国相助我们才能保住,我们愿意把九鼎送给齐国,不过不知道齐王你想从哪条路来运呢?就算选好了路,齐王你哪来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来运呢?接下来不管齐王选择哪条路,颜率都说不行不行,运不出去,说的头头是道,齐王想想,那确实,只好放弃了。

颜率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成功两次化解了东周的危机,但是我想事实不止如此。故事中提到周王时连用两次“患之”,颜率自荐的时候周王就让他去了,可见周王并不昏庸,能够知人善任。再看当时的战局,秦国强大,东周已经徒有其表,齐国纵使不为九鼎,也理应选择发兵相救,不然唇亡齿寒。颜率正是利用这一道理说服了齐王。至于之后不肯还鼎的事情,人家齐王也不傻,知道你东周就是过河拆桥不肯给了,但是刚刚发兵救了东周,明着也不能发脾气,只好作罢。

故事有点可以渲染颜率的英雄色彩,严肃的来看,颜率这么做其实是耍小聪明,虽然化解了秦国攻周的危机,却得罪了齐国,如果此时我是秦国的说客,我必定会游说齐王,你看东周言而无信,不如我们两国联合灭了它,赚了咱平分。这时候恐怕周王要砍了颜率的脑袋才能救国了。


其二:秦攻宜阳

这回秦国没打东周了,打的是韩国宜阳。这时候周王和他的谋士赵累辩论战争的结果。周王认为秦国攻不下宜阳,说韩国国相在宜阳有二十几万的精兵,而且粮草充足,此外,还有楚国大将景翠在附近伺机行事。赵累则反对说,秦王这次攻宜阳是他自己的决定,没有听从群臣父兄的劝告,如果他攻不下来,那他就会自取其辱。再说这次攻宜阳的主将甘茂,他只是寄居在秦,如果他此次攻下宜阳,在秦国就是大功臣,攻不下,恐怕在秦国是呆不下去了。权衡之后,这次宜阳必败。

原文轻描淡写说这时候周王问赵累,你给我谋划一下,我们现在要怎么办?其实这时候周王心里急死了,本来是看戏的,结果听赵累一说,顿时觉得秦国这次打仗又要赢了,大东周危在旦夕。那赵累怎么说呢?他让周王去找楚将景翠,跟景翠说,你景翠在楚国已经是柱国了,打赢了你也没法再加官进爵,要是输了恐怕你的脑袋保不住。你不妨等秦国攻下宜阳之后出兵攻秦,那时候秦国怕你,就会给你领地或宝贝,韩国国相也会认为你出兵相助,从而给你礼物,这样你回去了就是大功臣,既得了两国的宝物又对我们东周有恩。景翠也就按照这说法去做了。

赵累这招真是够狠的,用现在骂人的话就是心机婊。我们来看看赵累这么做的本质目的,他是为了把祸水引到楚国,暂保东周。景翠这么做了,必定与秦国结怨,这时候的秦国可不是好惹的。接下来各国谋士会出什么损招我就不一一推测了,反正我觉得这景翠是没什么好下场的。而赵累呢,楚国遭这祸水,出谋划策的罪魁祸首也活不长,一句话,谋士大都短命,作了牺牲品。


其三:东周欲为稻

这个故事深刻的为我们讲解了不作死就不会死的道理。

种麦子的东周作死想种水稻,上游的西周就是不放水,东周很忧虑。这时候苏子说,我有办法,于是出使西周。我以为苏子有什么好办法,听到他说的话我顿时觉得人至贱则无敌。他对西周的君王说,东周现在都在种麦子,你放了水他们就改种稻子,等他们都种稻子不种麦了你就把水停了,到时候东周稻子麦子都没了,这样东周就会臣服了。然后苏子得到了两国的赏金。

这招真是太损了,我不禁想问这苏子,你是东周人么?这种事情你也能做出来?你卖国得了两国赏金真是太走运,如果我是西周国君,对于苏子这种人才不会给他赏金,我会把苏子扣下来,然后对东周说,杀了苏子我就放水。等苏子死了,我再按照他说的做,虽然他的想法很有用,但是这种人留着,万一哪天把我给坑了呢?


其四:周文君免士工师藉

这个故事说的是周文君罢免了工师藉的职务之后人用吕仓为相国。本来只是换个人做官,结果国人都很不满,这下周文君就忧虑了。维护吕仓的人说,自古以来重臣享有盛誉都不什么好事,然后举了宋君和子罕,齐桓公和管仲的例子,意思就是说现在国人非议吕仓,正说明吕仓是忠臣,他把毁谤都加在自己身上,把赞美都归于君主,对周文君和国家来说可是好事一桩。

其实这个逻辑有点太钻牛角尖了,如果吕仓真的这么好那为什么国人都不满呢?虽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不过大众的意见还是有根据的。有时候把自己当成吕仓倒是不错,你看我这不行归不行,我都是为了国家好啊。


其五:温人之周

温城有个人去东周,东周人不接纳他。人家问他他还说自己是本地人,再问他是本地哪里的,他就答不上来了,于是就被关了起来。东周君派人来问,你既然不是东周人,为什么不说自己是客人还冒充本地人呢?于是这个温人摸摸胡子开始读《诗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今你周君有整个天下,我作为你周朝人怎么算外地人呢?周君听了就把这温人给放了,心里乐滋滋的。

这个温人到底是不是外地人先不讨论,光是看他这一本正经文采斐然拍马屁的功夫就很值得学习。人家没有正面回答问题,还搬出《诗经》里面的话,顺便拍拍国君的马屁,于是啥事儿没有就给放了,不管他说的是不是真的,冲这马屁我也乐意把他放了。


其六: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这个景翠不是之前那个我也不知道,反正这时候他还没出名,只是个穷困潦倒的草民。

杜赫想推荐景翠,于是就找东周国君说,你看你这国家不大,财富全用来给诸侯发工资都不够,你为那些声名显赫的人花了大价钱,人家也不尊重你,把钱给那些普通人吧,他们又派不上什么用处,为什么不把钱花在暂时穷困,将来必成大器的人身上呢?这个人就是景翠。

如果杜赫直接就这么说,恐怕国君不任用景翠就算了,到时候一生气把俩人一块斩了都有可能。于是杜赫开始讲故事,和国君谈捕鸟。张网捕鸟的时候,把网设在没鸟的地方是捕不到鸟的,放在鸟多的地方吧,把鸟都吓跑了,也捕不到鸟,只有放在有鸟却不多的边缘地方,才会捕到很多鸟。于是国君就是在捕鸟,景翠就是一只大鸟。看来学好讲故事也是很重要的本事。


其七:昌他亡西周

这昌他是个人,西周人,还是个官,亡就是逃,这里是叛逃。昌他这个人啊叛逃了,跑到东周去了,跑就跑吧,还把西周的很多国家机密给泄露了,这下真是亲者恨仇者快。西周君主很生气,找人想办法要杀了昌他。这时候冯且拍着胸脯上了,拿了三十斤黄金给昌他写信。信上写,如果事情能办成,你就努力办好,办不成就赶紧跑路回来,不然事情败露了你就玩完了。事情没完,冯且还通知边境的东周探子,今晚有贼人入境。于是探子如愿抓到了人拿到了信,给了东周国君,国君一看,昌他啊,反了反了,拉出去斩了,于是昌他就真的玩完了。

看过《三十六计》的人就会知道,冯且用了反间计,还借刀杀人。写了封不明不白的信,看着探子练剧本一样抓人送信,然后看着昌他跳进黄河洗不清。其实你出逃就出逃吧,嘴里那么多话搞的最后自己也说不清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笑解《战国策》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