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咖啡厅 | 给我一个吻

《给我一个吻》,这是我最喜欢的歌曲之一。今日,在常光顾的咖啡厅听见,倍感亲切。歌者,蔡琴,一个与她爱的才子,维持了十年空白婚姻的女子。看到蔡琴的照片,她并不美,声音里有男人的浑厚。这首歌的最初演唱者,是一个声线更加妩媚,极富小资产阶级韵味的歌者。五六十年代的,旧上海,十里洋场的,靡靡之音。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偶像。流行歌曲,是最容易暴露一个人年龄的。我听到的最初版本是蔡琴的演唱,醇厚的女中音,如同加了可可粉的咖啡。双倍的醇,双倍的苦,闪烁着欢乐的火花。即便是欢乐,也略带苦涩,一如咖啡或中药。蔡琴的声音,似乎就是她的感情生活的映射,或者说是,预言。她和才子杨德昌结婚,杨宣称要和她维持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因而两人有了十年的无性婚姻。后,杨出轨恋上加拿大的女钢琴家,两人离婚。杨60岁患癌去世, 蔡琴感慨,早知他生命如此之短,不如早早放下。两人之间的恩怨过往,无人得知。蔡琴,是一个优秀的歌者,杨德昌,是一位有才华的导演。这是毋庸置疑的。蔡琴的女中音,不具有许多男性所喜爱的甜美缱绻。她不是甜腻的马卡龙,而是浓厚的苦咖啡。她所演绎的《给我一个吻》,因此而有了深沉而苦涩的底蕴,中和这首歌的歌词的轻佻喧闹。

英文版的《Seven Lonely Days》(七个孤独的日子),女声更加清亮明媚,忧伤只是阳光下的阴影。是白天的歌谣,不是夜晚的低吟。如潮水般的和声,让吟唱变成一幅画。沙滩上踽踽独行的年轻女子,想起恋人无限深伤。然而,阳光下的沙滩,海水的和声,让这种神伤谱作曲调。甜中泛苦,辣中带酸。阳光下的阴影,月之暗面。明亮搭配阴暗,才成曲调,才有艺术的美感。无悲伤不成艺术,无矫揉造作,敏感脆弱,不成流行艺术。

给我一个吻,这首歌,是轻佻妩媚女子的宣言,弥漫着资本主义的纸醉金迷。女主角对自己的美貌和魅惑力,信心十足,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男子,不计其数。蓬松的卷发,鲜红的嘴唇,婀娜的身姿,她是魅惑的化身。当她说出,给我一个吻,无数个男人甘愿前赴后继,匍匐在地,一亲芳泽。在男女的世界里,她是女王本尊,女人中的女人。

当她想要迷惑的男人,对她无动于衷,她会使尽全身解数,挑逗他,吸引他。或轻狂,或深情。各种技巧的背后,都有略许的悲伤。正如《给我一个吻》里的放荡不羁,半含玩笑,不敢当真。她,毕竟是女子。如同一朵玫瑰会凋零,无可避免地,她会衰老。尤其是,当她意识到这一点之时。她遇见一个木瓜脑袋的男子,对她的媚术无动于衷。这个男子,一心投身于自己的事业,一个宏大的造福人类的事业。她的小伎俩,如同小孩子的把戏。小孩子玩把戏,可以得到众人的怜爱。小孩子无知无辜,每一个错误都是天真的代名词,因笨拙而可爱。一个成年人,看小孩子的把戏,如同居高临下,看一泓清澈的湖水。碧绿澄明的湖水,映衬在蓝天白云之下,天然而天真。而一个青春逐渐流失的女人,玩小孩子的把戏,犹如让人在深冬季,雾霾天,看湖水的本来面目。尽管守着一泓湖水,放眼四顾,满目萧条。何复美感?因此,《给我一个吻》或者《SevenLonely Days》,其本质上都是玩世不恭的,透出成熟女人的言笑晏晏。这里的女性角色,是纯粹的雌性角色,尚不具备”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的智慧。

从灿烂的夏,到萧瑟的冬。人生如四季。如同张爱玲笔下《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娇蕊,初见,是“婴儿的头脑与成熟的妇人”的结合体,后来,和旧情人相见于电车,她只是平淡和漠然。她老了,不再有年轻的张扬与心性。男主角感慨的是,自己无法妻子与情人两全其美,却无法理解女人的自然心态。年龄,是激情最好的避难所。女人的爱恋,只堪一首歌的时间,《给我一个吻》。吻了之后呢,生活如何?肯定不会是从此幸福地生活。最终,都是将魅惑力转化成母性力。文学和艺术中的女性,大部分存在于之前和此后,之前是媚功,之后是母性。

《给我一个吻》,是把成熟女人的挑逗融入孩童的天真,以讨好男人的靡靡之音。诗意,带着男性审视和欣赏女性角色的诗意。女人,在此类流行歌曲的熏陶下,自主地将自己代入角色,以期成为男性怜爱的对象。这种歌,只能流行于一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潮流。现代女性,推崇的是《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杀不死你的,让你更强大。女人,应该和一个女战士一样。即便如同萌萌的猫咪,本质上也是掠食者。她的萌萌姿态,并不会剥夺她的尖牙利齿,和独自捕食的本领。她的女性力,亦可以转化成充满力量的引导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谈咖啡厅 | 给我一个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