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鲈之思”读书会



上个月9月29日(星期四),在笠泽书院开读书会的时候,讲好了一月一会,大家轮流组织。当时讲好的,下一个主持者是我,日期选在10月25-26日。

25日左右正好忙着一档约稿,就没心思想这事情。还好,10月还没过去,这个月的读书选择10月31日开,还在10月里,还是一月一会。

参加者又很踊跃,一共有17人报名。

读书会6点半开始。5点钟下班不回家,直接去趟超市,买点水果零食带去会场。这也是上次定下的游戏规则,谁主持,谁安排。

本次的读书分享会主题:

①吴江人的乡愁——从“莼鲈之思”说起

②我在读的一本书

③季节之书

…………

莼鲈之思,讲的是西晋张翰的故事,他在洛阳当官,也是眼下这样的秋季时节,因为思念家乡的莼菜和鲈鱼,不惜罢官回家。有诗为证:“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从此,人们把“莼鲈之思”比喻为思乡情结。吴江人的乡愁,我觉得不仅仅是莼菜和鲈鱼,比如我上周到八坼去采风,中午吃饭的时候上了一道尚菜烧黄嘴鸭,我觉得这道菜,是八坼人的莼鲈之思。

读书会上文友小鱼儿讲了一个故事,说娘家村里有个老太太,马上就要死了,临终之前,要求吃一次尚菜烧黄嘴鸭。

现在鸭子吃着了,人暂时还没死,但是死而无憾了。

大家都感叹,果然,这是八坼人的莼鲈之思。

当天拿到的这本刚刚出版的《震泽名门望族》,是又一个版本的莼鲈之思。这本书从开始筹备到出版,历时2年多,其中种种艰辛,不足为道。因为是为吴江出书,为吴江人立传,大家都义不容辞。

我是作者之一,我觉得,我也算是为震泽,为吴江,做了一件好事。

最近在读的一本书,就算手头的这本《我的第九十九次死亡》吧。作家袁凌是一名陕西籍70后作家,73年的,应该算是和我同龄人,非虚构文章。

就如书名所说,写了99个关于死亡的故事。死的,都是身边的人,小学同学,三舅娘,大姨和姨爹、三个舅舅……

作者在序中写道:一个乡下孩子活下来和长大的过程,也就是他身边的人不断死去的过程。这像是一种暗中的挑选。通常每家都会丢孩子、出天花、汤火关、落树、蛇咬、瘟(溺)死、掉魂,都是挑选的手段。命运像是一副巨大的筛篮,只有那些躲过了筛眼,留在筛子里的孩子能够存活。丢的孩子们消失了,留下来的孩子们,往往也在身上带着筛齿的伤痕。

作者本人的手臂上至今还留有惊心的“汤火关”,即小时候烫伤的痕迹。

作者写道:成年开始,童年开始的筛选过程并未终止,更多的人从命运的筛眼中漏下。作者说:我只是比童年就掉队的伙伴们走得更远几步,命运的圆桌旁,没有人能“自信人生二百年”,再好的冰棺也不能保鲜灵魂。

突然觉得,这本书,也是作者的莼鲈之思。

第三个话题“季节之书”,是读书需要分季节?还是像美食一样,读书也分时令和应景?

马上天气就要冷了,雪夜闭门读禁书,是读书人的一大乐趣。那本《夹边沟纪事》,你们现在传阅到第几个了?

读书会结束又是9点,大家都说,这样的一月一会很有意义,可以倒逼自己读书,因为每个月都要交作业啊!

听小伙伴们一个个的分享,感触最深的,是这个读书和吃饭一样,每个人的口味是那么的不同!我说我们在座各位,真的算是志同道合,气味相投,但是听下来,每个人的读书口味怎么就是天差地别!

你可能感兴趣的:(“莼鲈之思”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