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几年接触了无数个形形色色的家长,只有那些一直听话照做,真正信任我们的家庭才能携手共进,收获最多。而有些家长总是一再比较,四处试听,综合分析,在价格、服务、师资…之间挑剔来挑剔去,摇摆不定,总觉得自己一定能试出最终的完美答案。

殊不知,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表现,还不如一个只看孩子喜不喜欢来得干脆利落。最后,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也耽误了孩子的时间。

过去我也是这种纠结的自以为聪明的人,做个决策总是不能找到关键要素,分不清主次。看了一段时间的管理学,再次加深了对决策的理解后,对日常的事情有了更好的逻辑判断,也就节省了更多的时间,效率大增。

德鲁克给一些杂志是否值得投资做调研时,总是能一下抓住关键要素,分清楚步骤,且每次都能又快又准。先分析总的编辑方向是否正确,再看那个编辑的执行能力,最后才分析数字。而不像有些人胡子眉毛一把抓,根本不清楚那一项才是关键。就像那名家长,没有一个排序的标准,总想做出最佳综合策略,最后得不偿失。

此时反思自己过去的做事风格,有时候也一样会落入这个圈套。个人好恶更多的时候根本不值得一提,习惯性思维也是我们需要极力对抗的罪恶力量。唯有拥抱理性,才能有机会分清主次,做出正确的行为。

小到决定今天吃什么,穿什么,大到给孩子报什么兴趣班,让他上什么学校,自己选择一项什么工作,学习哪些东西成就什么事业…这种思路都需要重新被套用进来,而不至于聪明反被聪明误。

拿孩子报什么兴趣班举例,选择的最佳标准一定是优先选择正确的方向,什么项目决定好后就要看孩子是否喜欢,其次才是老师和费用。否则,很容易被外部环境和大众所迷惑,做出错误的选择。同事说,如果是她,应该报班时也不会选择我们这种环境的机构,我认为她的决策方法有漏洞。事实上,环境是其中最不重要的因素。

就像一个产品,外包装是不会拿来用的,带走的是知识,是热情。虽说市场总会有些短暂性的迷惑性行为,但是长远价值会在时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屹立不倒。

不做纠结的人,才能不至于想处处占尽先机,综合考量出一个得分最高的选项,却忘了“时间”这个最关键要素。

如果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就是没有给事情加权重的能力,分不清优先级,不能放弃一些非关键的因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谓的聪明,最后反而成了错误的自以为是。

你可能感兴趣的:(聪明反被聪明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