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怎么教——《陀螺》教学听课有感

学习目标:

1.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2.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3.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陀螺》,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这段有趣的童年经历!陀螺又叫什么?

出示:冰尜儿、鸭蛋、角锥、小木头块、丑鸭蛋。体会到什么?

回顾内容,体会深的地方作批注

1.课文围绕陀螺写了哪些内容?(说、做、得、斗、悟)

2.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种阅读的好方法,作批注,批注的角度有很多。今天,我们主要是在我们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请大家默读课文,在你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3.生汇报批注。(我发现大家体会比较深的地方集中在作者心情的变化上,那我们就一起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来找找描写我心情变化的语句。)

三、感受心情变化的过程

1.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找找描写我心情变化的语句。

2.是啊,我们看小小的陀螺却牵动着作者的心。刚开始做陀螺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3.出示句一:

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预设:沮丧。(板书)具体是从哪些词感受到的。

4.总结:所以抓住关键词语谈体会的时候,我们的体会会更加深刻。

指导朗读:为什么我的心情如此懊恼?从中可以看出,陀螺对我来说(何等重要)!是天大的事啊!那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看,读出“我”那种爱而不可得的懊恼!

5.总结过渡:本来这种心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作者却通过他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出示ppt批注)

文中其他几处描写心情的语句也同样精彩,现在请大家小组合作学习。

6.学习提示:快速默读勾画出来的其余四句描写心情变化的句子,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两处,进行小组交流。

7.句子二: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好,来看看这句,大家批注了什么?

预设生:因为叔叔要送我陀螺,我很开心、激动、渴望。(板书:渴望)

从哪写词可以看出来我的渴望?你能来读一读此时我的状态吗?

8.我终于得到我梦寐以求的陀螺。(出示图片)

9.可就是这样的一只陀螺,当我得到它时,我是极其(高兴的,板书)谁来读一读我此时的“极高兴”。

句子三:尤其当我看到这枚……(你在这里做了什么批注?)

10.大家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时刻?迫不及待想要一显身手的时刻。指导朗读。

11、过渡:是啊,这么想露一手,可我的陀螺刚一露头,我的态度就180度大转变了!我从“手舞足蹈”变成“士气大减”,此时我的心情是(尴尬、沮丧)。

12.我是不敢向任何人挑战的了,可一个大陀螺的主人却傲慢的向我挑衅!

13.一个不伦不类的“鸭蛋”和一个帅气的大陀螺,任谁想来,结果都是(毫无悬念的)。那谁来向我们播报下当时的战况呢?(读大陀螺……彻底溃败了。)

14.看到这一幕,我此时的心情是(欢乐、自豪)(引读:当我的这枚不伦不类的鸭蛋战胜帅气的大陀螺时,我不禁感慨:……;当我士气大减,不敢向任何人挑战,却看到,这个小木头块,顽强的出奇时,我不禁赞叹:……;当那只大陀螺在我的小陀螺手中彻底溃败时,我恨不得告诉全世界:……)

是啊,这只看上去不伦不类的小陀螺,却给了我极大的快乐和由衷的自豪。但它带给我的仅仅是这些吗?

四、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1.我还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谁来联系陀螺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不能以貌取人,如同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就像文中不伦不类的小陀螺却能战胜帅气的大陀螺一样。)

3.丑小鸭生出的丑鸭蛋,为什么是丑小鸭生出的丑鸭蛋呢?因为它就像丑小鸭一样,其貌不扬,却能蜕变成白天鹅,带给我们惊喜。)

4.那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

5.这里的人不可貌相,仅仅指的是长相、容貌吗?不是。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看起来普普通通、其貌不扬,却能带给我们无限惊喜和震撼。

6.咱们班的苗平时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腼腆地、文静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她的视频(观看)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英姿飒爽的苗。不得不说啊,真是……。

7.这个启示也告诫我们平时该如何做?(不要因一面之交就轻下判断,我们要通过长时间 的解除也能慢慢更全面的了解一个人)五、总结学习了批注、道理,像小陀螺一样,越挫越勇。

六、布置作业熟读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语句,学习通过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心情,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20.陀螺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听课后记

对于这篇设计我有几点思考,想和大家沟通交流。

一、课文的编排位置

统编教科书每个单元中的课文排位,都是非常讲究的。《陀螺》一文在本单元最后,要求在“体会深”的地方进行批注,显然难度系数最高。

本单元之前的几篇课文学了什么呢?本单元首篇《牛和鹅》,教学了批注的角度;《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了针对不理解的地方集中批注。在明确了之前的课文都教了什么之后,在本次教学中,就要做好回避与区分。前两课教和学的味道更浓,而到了最后一课《陀螺》,重点就是用和练,结合自己前两课所学和本课的体会,自由发挥,在体会深的地方自主批注。教学时,“学”的时间要相对减少。“运用方法,自主批注”的环节,应当成为主要板块。

二、体会深的地方指什么?

教案的第三板块,感受心情变化的过程共有19个步骤。那么,体会深的地方指的仅仅就是心理活动吗?

我想探讨的是,体会深的地方是不是还应该有

1.类似的生活经历

2.写得好的地方

如修辞、写法

本课的写法大词小用  小词大用没有涉及

大词小用

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刚接触,又各自闪向一边,然后重整旗鼓再战。

我从小就不甘人后,更不愿自己的陀螺像金兵见到岳家军,一战即败。

结果呢, 大陀城在这个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对手面前,彻底清败了。

小词大用   

于是四处寻找木头,为削出得心应手的陀螺,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

然而世间许多事都是不可预料的,追求和平”只是我的个人愿望,小伙伴们不甘寂寞,一个打陀螺的主任开始做慢地向我挑衅。

老师可参考以下微课


3.有启发的地方

只处理心理变化,算不算窄化教学目标?

3.课外拓展

在课文最后一处拓展的时候,老师拓展的是对于课文最后一句的理解。

我个人觉得拓展,至少在这个单元要回归工具,如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批注,深化批注这个意识,在课下能继续沿用,在和自己的对话中,深入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后一课怎么教——《陀螺》教学听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