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的用人之道,不仅看缘分,而且看人品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一百一十):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清朝末年,清廷为了守江山而重金打造的新军,竟然成了自己的掘墓人。在清末民初的时代大潮中,清朝新军中崛起的军阀团体,扮演着重要角色。不过在晚清就已树大根深的北洋集团,脱胎于的其中的北洋军阀,后来跻身于庙堂中枢,难免有武夫的专横作派,在用人的方式上,表现的也尤其突出。旧军阀的用人考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团体之间的内聚力,但与家国天下的发展与治理,所起的作用却不相适应。尽管北洋时期适逢改朝换代也万象更新,也产生了诸多规章制度,但多成为一纸空文,因为宦海的升迁,已经魔幻到“看缘分”的地步,且往往取决于地缘、学缘等亲缘因素。

北洋新军操练

总体而言,不同军阀团体带来的偏狭性,使得各方混战更替杂沓纷呈,且无助于形成团结安定的局面,也难以组成强大有效的力量,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形势。所以北洋军阀虽然“尚武”,却仍是“兄弟阋于墙”的内耗,这一切与北洋军阀看缘分的用人之道不无关系。地缘是北洋军阀择人标准之一,就连洁身自好的“玉帅”吴佩孚都不能免俗。他比较信任直、鲁、豫三省的人,对山东同乡尤其青睐。在第一次直皖战争后,直军又夺取陕西,以资历、战功论,都应由直系大将王承斌担任陕西督军,但直军师长阎相文极力钻营,吴与阎相文相处多年,又同为山东同乡,最终阎相文如愿以偿,这就是地缘的优势。

吴佩孚

在北洋军阀中,“学缘”关系也非常重要。同学关系在宦海关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往往相互援引、彼此借重。如奉系军阀中分为“土”和“洋”两拨同学会,其中本土军官学校毕业的奉系军阀,首领为郭松龄,留洋如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代表的奉系军阀有杨宇霆。但是地缘和学缘维系的袍泽之情,固然可以相互借重与扶助,但也有冲突与矛盾,在土生土长的奉系军阀内部,就有郭松龄反奉和杨宇霆被枪杀均与此有关。所以在用人上,军阀们虽然也会在地缘和学缘等亲缘关系上有所侧重,不过仍心知肚明,那就是更看重人品,这些早在王怀庆身上就有体现。此人原为淮军将领聂士成的部属,光绪二十六年,聂士成率领“武毅军”阻击联军,阵亡于天津,王怀庆冒死背负聂士成的遗体到安全的地方,又将其灵柩运回安徽原籍。

最终,王怀庆的忠义之名轰动一时,袁世凯对王怀庆的做法非常欣赏,破格提拔王怀庆为标统,这样看人品的忠义之举有很多。民国十五年,吴佩孚兵败逃至河南,与麾下大将靳云鹗难以协调,靳页很苦恼。靳云鹗的爱将高汝桐认为“如要有所作为,必须将吴解决”。靳云鹗不同意,说:“如果按照你的办法去做,我靳云鹗还成个什么东西!”同年,吴佩孚检阅直军暂编第十六师,以其军纪严明,训练有素,取消暂编二字,颇加奖谕。第十六师师长徐寿椿对吴深感知遇。民国十六年,吴佩孚逃往四川途中,获徐之殷切招待和资助,徐还以“恩上”呼之。在北洋军阀之中,群雄虽然都熟谂宦海过招的尔虞我诈,但是择人之时,人品仍被考量,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将会遭到普遍的批评,甚至是被孤立,处境将非常艰难。

参考资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菜根谭》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洋军阀的用人之道,不仅看缘分,而且看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