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221】山海经

——巫觋(xī)、方士之书。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志怪典籍,现代学者认为其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目前最早版本为晋代郭璞所编校的《山海经传》。


郭璞于276年出生于两晋时期,于324年去世。是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和风水学者。


山海经的写作风格非常清晰,对于每座山和水体的介绍基本上都是按照介绍其中的动植物、神祇的祭祀方法来展开。


山海经中出现的动植物,很多在今天看来几乎不可能存在。其中很多多首多尾或是人首兽身、兽首人身的动物,几乎让人觉得它们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实验室产物。


我想,如果能以山海经中描述的世界观创作一部小说,那其主基调必然十分宏大磅礴,假使作者的笔力足以驾驭,那一定是部史诗巨作。


书中其中也出现了一些在后世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神话人物,如:大禹之父鲧、黄帝、白帝少昊、炎帝之女精卫等。还有一些动植物也知名度颇高,如:朱厌、穷奇、比翼鸟、四不像、猞猁、黄鸟、犰(qiú)狳(yú)、寐鱼、扶桑、人鱼、常棣、三青鸟等。有些地名也颇带神秘色彩,如:昆仑山、狐岐山、空桑山、首阳山、朝歌山、太室山、少室山、蛇山、括苍山、不周山等。


《山海经》全书记载了约40个邦国,约550座山,约300条水道,100多位神话人物,400多个动植物。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我以为读《山海经》需要结合后人对其的注解,因为原著中寥寥数语讲述的故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只有了解其可能的全貌后,才能激发心中的感慨、喟叹之行。只是读原著本身,颇有读教科书之感。


如果撇开事实证据,纯粹漫无边际联想,我曾设想这些珍奇异兽或许是地球的上个文明或者外来文明留下的科技产物,后来地球自然环境发生变化,这些物种也就随之灭绝。而人类先民或许曾经与这些物种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


如果我们假设今天看到的文字是部落中的巫师等有机会进行文字记录的人员完成,他们只能通过普通人的凌乱、没有逻辑的、不精确的、基于回忆的口头语言来想象这种动植物的模样,那么《山海经》中的记录看起来就合情合理了。试想如果你看到一种你不知道学名的动物,你又会怎样用短短十几个字来描述它呢?


事实上山海经中也描述了一些今天仍然存在的动植物。比如:大鲵(娃娃鱼),“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鹦鹉,“黄山,无草木,多竹箭。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设想一下,如果今天没有娃娃鱼和鹦鹉,这两种生物是否也是看起来难以置信?


神话与传说的魅力之一或许就在于此,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部分目录

1.南山经

2.西山经

3.北山经

4.东山经

5.中山经

6.海外南经

7.海外西经

8.海外北经

9.海外东经

10.海内南经

11.海内西经

12.海内北经

13.海内东经

14.大荒东经

15.大荒南经

16.大荒西经

17.大荒北经

18.海内经




2019年06月02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Reading221】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