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锁住我们的“父辈观点”

原创: Fred

上周,一位初中同学突然与我联系,请我帮忙给她妹妹介绍对象。沟通中我得知,她的妹妹,其实条件不错,硕士毕业,身高1.63米,相貌也不错,工作也是太原的公务员,可是37岁依然单身。当然我是没有可用的资源了,因为我的大学同学也都40岁左右了,而且有联系的也都大多不在太原。

按说她的征婚条件并不高,比她大1~10岁均可,可有过婚史,只要有份稳定工作,没孩子即可。可现实情况是,无论女找男,还是男找女,在这个年龄段,其实都是有点顾虑的。毕竟如果这个年龄还没有过婚史的人,很多在心理上其实是有些障碍的,很难再依靠“一见钟情”的冲动去陷入一段感情了。

再接着聊,这位同学就道出了一个隐情。也是我对这件事的一个观点,就是她的妈妈,可能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个结果。妈妈在妹妹读大学的时候,严禁妹妹谈恋爱,要求她努力学习,拿奖学金。好像听起来也没那么恐怖,但我们再多扩展一些信息,也许就好理解了。这位同学在读研究生时,想出国留学。学医的,出国虽然会很辛苦,因为要重新读本科学位,而且很可能只能搞研究,但毕竟那会带给她完全不同的眼界。妈妈阻止了,“还没对象,出去晃啥?”这个同学还有个弟弟,也是研究生毕业,本打算进外企去找个好工作。妈妈也阻止了,硬是把他弄进了太原的一所职高,大概是去当老师了。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放弃出国留在国内当医生,去学校当老师,也算是不错的职业道路了。但是别忘了,他们的人生本来是有另一种选择的,而且是那种可以彻底改变人一生的眼界和格局的选择。我的父辈大多出生于40年代~50年代初,他们很大比例上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更别提接触过现代化思想的冲击了。所以在父辈们在家庭话语权上还处于“控股”地位的时候,他们是很难提出或者允许子女去选择那些父母不了解的道路的。这个情况有点像罗永浩曾经批评的“穿牛仔裤就要去坐牢”的那种荒唐的论调。

可是,正是这种“父辈观点”,让我们在羽翼未丰的年纪,错失了追逐梦想的奔跑。等到我们意识到应该去勇敢的时候,也许已经错过了太多。我们的同龄人其实很多也有着和父辈完全相同的观点,男人的小富即安,原地打转,女人们过早放弃自我,张嘴闭嘴“我是没指望了,就靠我家孩子了”。这些话我30年前就听父辈讲过了。想想当年的父母错判了多少方向,就不难想象这一代父母又会让多少00后“输在起跑线上”了。

是的,我们面对已经老去的父辈,什么都不能说。我们因为父母有着“父母”这个头衔,而不敢说什么,也不能说什么,甚至是不舍得说什么。对于父母的观点,我们理解,我们尊重,只是觉得有些遗憾。

然而,更可怕的事情还不是父辈们限制了什么,而是我们限制了自己什么。因为,你真正想去追逐的事情,其实没有人能拦得住。真正能限制自己的,就是你自己的“眼界”。记得2010年底,回到我中学母校当老师的一位同学到北京交流学习。我们是20多年的好朋友,难得一聚,就聊了好久,我提到了打算从央企辞职,找个外企的想法。这个同学极力劝阻,似乎我即将陷入泥潭一样,我笑笑并没有更多解释。就在前些天,微信上提到这个事,这位老朋友说现在理解了。可是我听了却非常后怕,7年了,如果我错过这7年,我会错过什么样的人生?

李诞在十三邀里说过这样的话,他非常后悔当年没去读个名校,因为眼界这个东西,不是成年后能弥补的。这句话给我的震撼非常大。没错,当年我从央企辞职去外企,是为了开眼界;每天只睡3个小时,死磕MBA, 也是为了开眼界;后来裸辞出国,也是为了开眼界。我要实现的其实就一件事,彻底转变我的格局。打断父辈遗留给我的陈旧的观念链条,重塑一个新的起点。

虽然收效远不如少年时期,而且很难,真的很难,但我坚信,值得。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锁住我们的“父辈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