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这本《被讨厌的勇气》,至于接不接受那是你的课题

再次拿起这本书是机缘巧合,整理家中书柜时看着书名回忆半天,只记得全书都是对话形式的叙述,至于核心内容,基本遗忘。好在作者起了个反常规的书名,标题起得好,果然翻牌概率就高。趁孩子入睡,从序到后记一气呵成,很久没有看书看到后半夜了。

上次读完,在书的最后一页写了这么一句话:不念过往、不想将来,做个活在眼下有用的人。

今天读完,可能几年间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实践,就借由文字,梳理下满脑子胡乱的想法,让它们各归各位,留存备查。


01

阿德勒被称为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三大家之一,但不如佛洛依德和荣格负有盛名,比起这两位,阿德勒更注重个体的力量,更强调促成心理层面的转变,因此更容易被运用到教育领域以及本书作者研究的心理治疗领域。

岸见先生哲学科班出生,用哲学的思维来洞察心理学,理论上的逻辑和严谨性极强。岸见先生想要成为阿德勒的柏拉图,而古贺先生想要成为岸见先生的柏拉图,两位作者最终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想要帮助现代人找到心灵的寄托,精神的安身之所和寻找幸福的力量。


02

对话体的一本阿德勒心理学(即个体心理学)入门书籍,一个个观点借由一个个故事,逻辑严谨的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读来轻松,语言恰又精炼到字字入理,青年的问:钢刀般直刮灵魂上的毒;哲人的答:化骨绵掌太极般以柔克刚。手:时时都可以划重点;脑子,一刻不停在常识和反常识中做人格切换。

书中把人生大大小小的事划分为三大课题:工作、交友、爱;而所有问题的源头都倒向到人际关系。一切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互相干涉,而划分清楚你我之间不同的课题,正是解决人际关系的出发点。而人生最终的幸福感也来源于人际关系,即人际关系的终点是共同体感觉,只有在体会到“我对于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真正感觉到自我价值,方能获得勇气,体会来自人际关系的乐趣。

03

我其实是一个妥妥的原因论者,相信一切事情都有因果关系,今天的所得皆有过往的业所造,而今天所造之业也必将影响未来所得的果。看书中的目的论,如果光从逻辑推理而言,我完全接受。但目的论否认心理创伤的存在,虽然理论上是没错,但对于一个根深蒂固的原因论者要从意识层面认同,需要时间,也需要实践。所幸知道有这样一种方法可以理性的放下过去轻装上阵,起码对于当下,心理是被治愈了的。

04

课题分离理论在这次阅读中又得到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去年学习PET父母效能时接触过相同概念,这次找到出处是颇为兴奋的。亲子关系中大人和孩子要明白各自所处的问题区,孩子的问题就该孩子解决,不能解决,家长施以援助,家长的问题就该家长自己解决。亲子关系的紧张无非就是我们混乱了彼此的问题。

别觉得我现在说起来这么轻松,放到日常,依旧会时不时被打回原形。不过这个不可怕,因为意识上我是清楚这个观点的,实践偏差在所难免,该放过自己的时候就放过自己吧。

分清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不相互干涉,和他人建立“虽不同但平等”横向关系,这样,自然就不会寻求别人的认可,也就不会活在别人的期待中了。

反思自己,很多的矛盾无非都是产生于我们平日里建立起来的“纵向关系”。这里特别想再捋一捋赏罚教育,这即是一种制造不和谐的纵向关系:

书中写到: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有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这方面的特点,表扬中包含俯视般的语感,当夸你真了不起,真能干,做得很好时,无意之中营造了一种上下级的纵向关系。

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重。表扬或者批评他人只有“用糖还是用靶子”的区别,其背后的目的都是操纵。

明白了赏罚教育背后的逻辑,你还会再对孩子妄加干涉吗?即使是出于好意,背后反映的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能不引起亲子关系的紧张吗?

05

最后还想说说“活在当下”,很有争议的观点,目标感强的人或许否定“活在当下”的论点都能给你列个十几二十条,但那又怎样呢?此刻,我和作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我是个人生长期目标感不强的人,关键我觉得定长期目标没有任何意义,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做1-2年的计划就差不多了。

从读书时候就秉持这样一个理念:把每一天都过好,给自己树立适合当下能够达成的小目标,并努力实现它。周而复始,路在脚下,自然带你去你该去的方向。顺势而为,不逆势而动。

书中也说:计划式的人生不是没有必要,而是根本就不可能。只要跳着舞的“此时此刻”充实就已经足够。

06

阿德勒的理论哪怕是瑰宝,但作为使用心理学,其陷阱在于:即便你接纳了所有的道理,依然可以找到种种借口去反驳,并且继续逃避对自己的反思和改变。所以平日里活的很丧的人看完依旧会很丧,但对于想要积极建设心理的你,我,来说,无疑这是有很大帮助的。

阿德勒的心理学,是关于勇气的心理学,也是有关幸福的心理学,但你是通过阿德勒的通道通往幸福还是其他又有什么关系呢?甚至厉害的人,有悟性的人,哪怕没有文字的积累,单凭生活经验也能把这些道理看的明明白白,通通透透。

毕竟幸福之余你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同样,形形色色的人读此书理解也定是五花八门。我推荐,在我的共同体中做“他者贡献”,至于你接不接受,那就是你的课题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推荐这本《被讨厌的勇气》,至于接不接受那是你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