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樊登老师讲《跨越式成长》
《跨越式成长》的作者:巴巴拉·奥克利(美)
我听樊登老师讲了一本书叫《跨越式成长》,连续听了19遍,边听边作笔记。书的英文名字叫Mindshift,就是思维转换。通过自己思维的转换,打开人生的第二次旅程。
书中介绍,没有一个人应该被自己局限在过去的生活环境当中,应该想办法突围,而这个突围的过程,靠的就是思维转换。
书中的第一个案例是作者芭芭拉本人,她现在是数学教授。从小特别怕数学,又是一个女孩,是个数学“学渣”,她觉得女生学不了数学。后来,她在求学的过程当中必须得读数学,数学考不下来就前功尽弃,所以她努力学数学,竟然学出了兴趣,越学越好,后来成了数学教授。这个是她书中的第一个案例。
书中的第二个案例更有意思,一个叫格雷厄姆的年轻人从小不爱学习,喜欢玩音乐,有音乐天赋,后来他的爵士乐很受欢迎,灌的唱片也卖到了白金销量。所以大家就觉得他是一颗冉冉升起的爵士新星,当然也赚了很多钱。
结果有一次,格雷厄姆去参加一个公益活动,给癌症孩子演出,在那里他彻底被打动了,觉得音乐帮助不了这些身患癌症的孩子。什么才能够帮助他们呢?医学。所以他决定要成为一个医生。
一个音乐家,从来没有好好学过数学,他就硬着头皮去考试,一门一门攻克数理化难关,最后竟然真的考上了顶级的医学院,然后成为了一名医生。这就是思维转换的力量。
过去我们老是认为,我不可能学数学,我不可能成为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但是事实证明,如果你真的愿意努力去尝试,努力去做,没有什么事是你学不会的。所以《跨越式成长》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脱胎换骨,每一个人都可以长成一个你过去想象不到的人。
这个书中还有一个案例,一个叫克罗地亚的大巴车女司机。有一次遇到了车祸,伤害到了她的海马体,出现了抑郁焦虑的症状,然后没法开大巴车了。有一段时间想自杀,因为她觉得唯一的技能就是开大巴车,现在却无法开了,又离婚,又抑郁,很痛苦。后来有一次她告诉自己,我不能这样下去,我要自救。最后她找到了一个自救的方法,就是跳爵士舞。她在社区里学跳爵士舞,越跳越好,又跑去俱乐部里教别人跳爵士舞。最后她成了最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
一个陷入绝望的巴士女司机,没有别的技能,但她可以重新开始学习跳爵士舞,并且能够养活自己,帮助别人,这些都是思维转换的案例。看来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可以重新考虑。
今天,新科技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学习方式,也可以遇到更好的老师。比如新闻里说,我们人人都可以上清华大学的慕课,就是在网上看清华大学的课,就如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看清华老师上课。
所以现在你想要听谁的课,无论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还是其他什么大学,你都能够用非常低的代价,甚至不用花钱,找到最好的老师,这就是环境所带来的改变。所以学习新的技能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
书中还提出了一个名词叫作非传统的学习。什么叫作非传统的学习呢?有一个叫扎克的人,9岁辍学,原因是学校环境太差,天天有人欺负他,每天跟人打架,加上老师也不帮他,于是不上学了。当他的爸妈同意他辍学的那一天,老师跟他讲了一句话,说:“你的人生不可能再有任何更好的期望。”
从此,小扎克开始一个人在大街上闲逛,成了街头小混混。
有一次,他在街上闲逛时,听一个音乐教授的演讲和演唱,一下子喜欢上了音乐,他就去找那教授。音乐教授说你既然不上学了,那挺好,我给你推荐一些乐章,你回去先把这些听熟。
小扎克如饥似渴地听音乐,他觉得,这样学习才带劲,这比在学校里学习带劲多了!在这个教授的业余辅导之下,他没有回归主流教育,自己跟着一个教授学音乐,15岁考上了纽约大学。最后他毕业的时候,拿到的是一个音乐、政治、哲学、经济学的综合博士学位。25岁应聘到危地马拉一所大学当院长。
这就是作者讲的现在的非传统学习方式。你可以上清华,你可以每天晚上刷清华所有的课,你还可以读书自学。
书中介绍了新加坡的教育,他们提出打造π型人才。就是要有两条腿,有两个技能,有两个足够深入的技能。这两个技能分别叫作第一技能和第二技能。请注意,第一技能与工作相关,要挣工资生存,第二技能与激情相关,干你想干的事,说不定干着干着,就成了第一技能。这就叫孔子说的“君子不器”。所以要有终生学习的观念。
当我们人到中年,事业发展出现了瓶颈,怎么办呢?书中提到了一个叫特伦斯·谢诺夫斯基的物理学家,在普林斯顿学量子力学,他的导师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他本人也是一个天才型的物理学家。
结果研究到大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四十多岁的他陷入瓶颈。他所遇到的唯一障碍是钱。因为量子力学研究用的东西都得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才能够造出那样的仪器设备,才能够做进一步的研究。所以他一年一年地等,发现毫无出头之日。怎么办呢?有一天他去参加了一个社交活动,即一个生物学家的聚会,突然发现可以用自己掌握的物理学知识研究脑科学。从此他加入了生物学家的行列,开始研究生物学,不断发表生物学方面的论文,最后成为美国科学院的院士。他成为了普林斯顿的一个传奇性的人物。
他跨越学科的过程就是思维转换。而这种转换需要勇气,要愿意学习新知识,需要打破原有的稳定。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作者说,中年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危机,他说人到中年以后,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了一个习惯性的生活方式,基本上也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时候可以腾出手来,去思考自己的乐趣,干一些年轻时候想干而又没能力干的事。
书的结尾讲了一个女士,去马场挑中了一匹马,买回家,结果发现,这个马咬人、拿脚踢人、经常把女主人一脚踢到门外去,肋骨都踢断了。
女主人又舍不得把这个马扔掉,因为他们很重视动物权利,觉得这马买回家就是一家人。怎么办呢?后来她打听一下,发现这匹马的上一任主人常用殴打的方式训练它。
于是这位女士找到一个驯马师,驯马师告诉她,首先要跟马建立尊敬和信任,慢慢地跟马建立感情,读懂它的身体语言,然后在它做对的事的时候给它足够的奖励。这样慢慢地训练,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这个马和它的主人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会撒娇卖萌,举止温柔得体。
作者是想告诉我们,马都可以完成思维转换。何况我们人呢?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樊登老师说, 过去一谈教育,就想到是小孩的事,其实不是。教育是针对所有人的。
这本书让我明白,一谈教育,首先要想到自己,人到中年,甚至到了晚年,不能按照过去的惯性去生活了,要有激情的生活,要寻找人生的下一个技能,然后让我自己不断地进行思维转换,从而实现跨越式成长。
子曰:“君子不器。”孔子用四个字概括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