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和孩子产生共情?

不是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孩子的对话大多都是些生活琐事。比如,孩子说:“妈妈,我今天放学后要去xx家。”这时候,妈妈没必要回答他:“哦,你决定下午去朋友家啊?”只需要简单地说:“谢谢你告诉我。”就足够了。只有当孩子期望我们了解他们感受的时候,再和孩子产生共情。回应孩子的正面感受其实并不难。比如,孩子兴奋地告诉你:“我今天数学考了97分!”家长只需要用同样的语气回应他:“97啊!你一定很开心噢!”

当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时,则需要我们使用沟通技巧。我们需要抛弃以往常用的忽略、否定、说教的方式。一位父亲坦言,当他开始设身处地地把儿子的伤心、难过等负面感受想象成儿子身体上的伤痛,他对儿子的情感需求就越敏感。他意识到孩子的心理感受和身体一样需要得到及时认真的关注。

我们有时候就是太主观了,老是不在乎小孩子的感受,老是这样对孩子的伤害还是挺大的,像我们家大宝老是动手打二宝,不知道跟我老婆经常打他有没有关系,共情的方法倒是好的,但是还是需要多多练习,我有时候生起气来也会打,所以慢慢的还是需要换这种方式试试,育儿的路上注定要躺过九九八十一难。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和孩子产生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