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在阻碍我们的未来

    作为一个范式教育出生的普通人,有时在思考和观测那些特殊的教育,比如私塾。我的观点是私塾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的尝试,同时也是一种教育的复古,在过去的旧社会以及更远的封建社会,都有着知识垄断的社会状态,所以私塾永远都是能掌握这种知识垄断的势力和家族才能办到的事,而如今我们更加愿意参与到范式教育,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学历的过程和证明,同时也是社会对于大多数人的基本要求,如果说现在的私塾的存在意义,或许更大的意义是私塾的老师,他们在教育事业上的摸索,但是可悲的估计是学生,因为无论从什么层面上看,这样做都是一种被实验对未来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不过这些或许是题外话,我最想讨论的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一个存在很久的问题,每一代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答案。有些学有所成的学生有时会说我想一辈子学下去,学无止境这点没有错,而学习是一种消耗的过程,如果家长是工薪阶层,是否可以让你如此的任性?有些学生也会说“读书无用”进入社会后很多东西都需要重新学习,但是他们又无法否定好的企业和单位需要一个体面的学历作为你的敲门砖,这又是一个悖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或许可以间接地解释“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教育起初就是让人更好的适应社会,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仅仅只是一个社会人进入社会前学习基本技能的途径。这样的解释和我们大多数家长的心理不谋而合,无论家长为自己的子女找优秀的学校还是报更多的培训班,从动机上都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出人头地,在社会上有立足的本钱。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如今范式教育的缺陷,让多少才华横溢的天才差点寂寂无名,就连爱因斯塔也不得不抱怨几句自己是被范式教育耽误的人。如果教育的目的是让一个获得进入社会的基本技能,那么能说读书的目的也是这样吗?读书换一个词更为妥当——学习。“学习”的目的显然不是那么单纯和简单。就像私塾之所以可以存在这不仅仅是老师的野心也同时也是社会的某些小众需求,这些现象的矛头似乎都指向了一个问题:作为人,作为社会人,未来的出路是什么?学习的目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是无名、无利可图估计没人会做,无论是这个名利是否公众的还是自己的,但是一切的动力和源泉都来自它。现在的社会雇佣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如果以前的雇佣集体主要是一种线性的模式,而现在最主流的却是平台模式。长辈一直有种观念便是做事必须要一板一眼踏踏实实,找工作最好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而就现在的雇佣形态来看,不是说所有人的都有机会找到稳定的工作,这些工作需要的门槛太高了,高到几乎是普通人不用去考虑。如果说读书有什么目的的话,在过去这就是最大的目的,耗费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去攻读高学历为的很大的目的就是能进入那些门槛高得吓死人的行业和公司。这同时也是很多读书人找到自己成就感的最好方式,但有是否能达到目的已经和自己是否努力无关了,同时需要更多的天赋和机遇。而那些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怎么办?电商平台这种形式的平台模式出现就是一种最大的契机,无论我们是否承认,只要自己能够吸引别人的眼球和过得去的产品,自己收入都会远远超越前面提到的高门槛公司和行业,甚至让很多人都叹为观止!从这些想象便说明了一点新型模式的诞生,可以惠及更多的人,而是否能产生可观的收益仅仅只是看参与者自己的技能,而不是单单依托组织和行业。这是一种对于观念和行业的洗牌。

    在平台诞生之初,那些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得到自己丰厚的回报事,以前那些具备极强优越感的人或许会讽刺地认为这仅仅只是一种潮流,过了这个风口就没有可以得意的了,而尴尬的是平台的意义是仅仅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内容才是平台的灵魂,而内容的生产者永远都不会在同一热点上一直下功夫,因为内容的创造者一直都是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说的夸张些,平台就是一个社会的微缩。如果要说一个行业可以很有优势,但是再怎么有优势也不会强于整个社会,但这只是一种比较理想和夸大的说法,因为就算平台也永远不会变成整个社会,因为平台与平台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竞争。但让我们眼前一亮的不是这种矛盾的状态而是一种新型的就业模式和社会人新的存在意义。以前在描述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提到这个人的几个基本属性,而作为社会属性中最重要就是职业和所属的单位,这从某种意义上也反应了这个人的社会地位。很多人拼命在的在某个领域学习目的就是想进入这个领域,同时也能进入这个领域中最好的组织。如今新的模式出现后,我们发现其实作为社会人要想真正得到某种认可或者是自由,不仅仅是在某一个领域得到认可,我们需要更多的技能来应付新情况的发生。很多人认为如今的学者应该是面向未来的学习,我很认可这种看法,我发现就算再怎么新颖的模式和行业,总是建立在过去的基本模式和行业上,有些新的行业似乎看起来和传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那也仅仅只是因为科技技术的发展,这个和我们使用的工具和载体有关系,本质上还是过去演变过来的,要说量变发生质变,有时就显得很夸张了,有些仅仅只是因为工具的突飞猛进,同时借助了其他行业的优势,这些一系列因素堆叠导致从表面上看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但是否真的完全不一样我看未必,因为按照演变的过程来看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而同时我也预计必定也会出现真正质变。在过去到现在的历史演变中,出现了很多新型的互联网公司,他们在创立之初被很多传统模式企业鄙视和质疑,而如今却变成了整个社会雇佣体系中的风口。质疑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只是在管理和经营的模式上有所创新,而真正对接市场没有太大的变化,原因是消费者对于公司的模式没有任何的兴趣,仅仅只是对于他们卖的东西感兴趣,然而这些新型的互联网公司在长期的洗牌和发展中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逐渐也形成了很多传统模式企业看不懂的管理方式和营销方法。 因此整个市场得到了很长久而深刻的刺激,作为被雇佣的大多数,直接影响我们的是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肯定是我们的观念和心态。如果感觉机遇到来而一味地追求职业转型,从传统的模式突然转为如今被众包雇佣的平台模式,很显然不可能同时也失败的概率也是很大的,就算是看起来相对简单的新模式,其实背后涉及到的社会技能和专业技能也不是一触而就,也正是因为新模式的前景吸引了很多专业人士和资深人士的参与,其实从某种层面上也提高了门槛。新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没有固定的限制,而很多传统模式下的被雇佣着,有很多自己独到的观点,而因为组织内部的矛盾导致很多项目胎死腹中,而新的模式却能提供了新的额外平台和资源来实现自己的一些目的。也正是因为这些类似的事例的层出不穷,所以很多传统模式的雇佣者不得不重视,甚至很多激进的公司会专门成立分支来实现和研究新模式的需求。所以就算现在社会充斥着两种模式的雇佣模式,但是其核心的竞争力因素没有变化,新模式的出现说明社会的雇佣体系中表现出更多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我们在不断地提高自身硬技能的同时,要有一种信心就是不用在一棵树上吊死,因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机遇,现在在平台上可以得到某种可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在阻碍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