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一峰《前方的路》

       这算是一个书籍读后感,以前写的,搬运。

       这不是一个连续性的故事,内容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大多包含了作者的读书笔记、人生感悟和一些人生经历;但是又是一个连续性的故事,正如作者所说:“因为这些文字都是我寻找人生道路的记录。”

  就像在品味作者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一般,在作者丰富的经历中游荡,与作者交流。

  这本书有纸质版,已经在售,当然这本书也可以在其网站直接阅读,如果你手头比较紧的化,在我看来,购买很多东西都是情怀。

  读过作者的译文《软件随想录》、《黑客与画家》,这次是在实验期间,抽出每天晚上一点时间来阅读,逐渐读完作者这本经历性的随笔《前方的路》。其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思想的变化,有对中国政府与谷歌退出中国市场时间的激烈言辞,也有对中国教育体系的深沉反思。有的很短,有的较长。有些我感同身受,有些也与我的意见向左。

  从2004年到2014年,十年期间,作者经历过困苦也经历过开心,有对经济学无用的批判,也有对胡适自由主义的赞扬。

  我是从大学开始了解到阮一峰这个人的,第一次看到是在《软件随想录》的译者。后来在知乎上都《黑客与画家》。我喜欢的人不多,但有些人却始终很敬佩。有些是科学家,比如霍金,有些是数学家,比如张益唐,有些是计算机爱好者,比如阮一峰和鸟哥。

  阮一峰是个经济学博士,但是在其写作之中可以发现其阅读广泛,尤其对于互联网和计算机计算关注甚多,翻译也集中在这些领域。

  写作和记录是什么呢?是自己对这个世界探索的痕迹。

  偶尔回去看看,你会发现自己的思想的变化历程,作者在《前方的路》中记述到:“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条通向自身的道路。每个人的真正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它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社会角色的懦弱伪装,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而这些文字也确实是我寻找人身道路的见证。

  下面摘录一些在这本书中的话语:


  1.今天,我读到一篇文章《约翰·契弗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发现他专门写这种情况。约翰·契弗是美国当代小说家,他笔下的主人公大部分都是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那些唯唯诺诺、小心谨慎的中产阶级。那些人“敬畏现存体制,唯恐被体制排挤出来,磨光了个性的棱角,适应了体制,同时抛弃了自己的独立性”。他们在公开场合是一副处处服从体制的面孔,私下场合则是另一副厌恶鄙视体制的面孔。

  2.我想引用论坛上一个网友的话,就是这句话引发了我写这篇日志。他说:“考研成绩高得不正常,是社会危机的一种表现”。

  3.当你拥有成长的机会时,你会把精力放在对梦想的追求中。当你无路可走时,你会把精力放在愤怒上。

  4.Unix 是互联网背后的关键技术,只用了短短40年就把世界完全改变。所以,我的想法是,如果想要推动社会进步,不一定要走政治这条路,而可以改从技术入手,用新技术来推动社会改造。

  5.宣传真理的正确做法,并不是禁止错误言论,而是用正确言论驳倒对方。你根本不用担心真理会败给谬误,因为真理是驳不倒的,任何需要保卫的真理都不是真理。

  6.对于黑客来说,关着的门就是一种挑衅,而锁着的门则是一种侮辱。

  7.消费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前提,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当我们鼓吹消费文化,企图建立一个消费社会、消费人生的时候,事情就不一样了。所谓刺激消费,很大程度上是在鼓吹和放大人类享乐纵欲、贪婪懒惰的本性,以及金钱至上、及时行乐的价值观,将人类异化成消费工具。

你可能感兴趣的:(阮一峰《前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