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因为学生(材)才是教育的主体

《学记》云:“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那种不理睬、不了解教育对象而只管闷头教书的做法是教育之大忌。不能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必然单调,教学过程必然呆板,教育效果当然是不会好的。

画画一直是小学生喜欢的事,但我这学期教六年级美术课,发现只有少数几个人喜欢画画,大部分同学都置之不理,教材也都有配套光盘,但学生也不感兴趣,为什么呢?今天讲的是《添画人像》一课,对于各种肖像倒还感兴趣点,但问他们每副肖像画都用什么绘画形式:(中国画、水彩画、油画、铅笔画……)竟然没有学生能说出来,在我的启发下,才说出了铅笔画,水彩画,再问原来他们以前的美术课也都没怎么讲,都是照书画……或者有时就被班主任要去了。我好像明白了我开学以来为什么努力备课,看光盘,找素材,可是效果却不好,让学生画时,很多学生一节课下来也没画多少。是因为我不也解这些“材料”啊。

那怎么办呢?忽然想起网上有许多“你能找出来多少个人”之类的图片,这和今天的内容也相似啊,于是我就上网搜了一些图片,然后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找,这下果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家都积极、努力的找着,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让每名学生只指出来一处,而且以叫没发言的学生为主……

临下课时我又提问了一下绘画有哪些形式,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来了,同时布置了回家画一幅“组合画”的作业,这次许多同学都说会画的。

经过我的随机应变,这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老实说连课件都没放完,但学生学习的却比前几节课要多一些。了解教育对象真是重要啊,以前按教学参考书,教学课件讲得挺认真,但学生却听不进多少,换句话说,师生根本就没有多少链接。他们以前没有那些基础,你再努力,他们也是听不懂,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学识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策略,才是好的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因材施教,因为学生(材)才是教育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