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商鞅变法1

秦本纪读到商鞅变法,于是参看商君列传,以及《商君书》,索性把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搞个清楚明白。

首当其冲,就是商鞅变的什么法?

卫鞅来秦国之前,秦孝公采取的政策是布惠、振孤寡、招战士和明功赏,也就是广施恩惠,救助孤寡,招抚战士,明定立功奖赏。这些举措,就一个目的,强秦。把这目的具体化,小目标是恢复穆公霸业,如果再把眼光放长远些,就是以此为契机,为秦国、为后世开业。

对于卫鞅而言,他受到秦孝公求贤令的感召来到秦国。通过景监,四次拜会秦孝公,知道了孝公内心的诉求,即在有生之年创下不世伟业。显然,卫鞅提出的建议,一必须在短期内出成绩,二应该在强国上下功夫。

秦本纪说,在秦孝公三年,卫鞅力劝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从这里可以看出,卫鞅变法,首先是从国之根本上变更法制,整饬刑法,其次是重视农战,即对内致力农耕,对外鼓励力战。

显然,卫鞅的建议,在对外方面正好与秦孝公的称霸契合,而对内的政策,又为图强称霸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而为了让这两项基本国策能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下去,卫鞅还修订了国之根本大法,即之前所说的变法修刑,让秦法为农战保驾护航。

一般人们对一件事不了解时,会先打听大家对这事的看法,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口碑。太史公说商鞅变法,也讲了三方对变法所持的态度和看法。

首先,是秦孝公。秦孝公很矛盾,一方面孝公善之,另一方面,孝公恐天下议己。从秦孝公的态度可以看出,卫鞅的这个变法举措一定与孝公的强秦方向不谋而合,但是也明显不是那么容易让人接受。

其次,甘龙杜挚怫然,相与争之。甘龙和杜挚何许人也?百度百科讲,甘龙,甘氏,名龙,秦献公、秦孝公之臣,战国时期秦国大臣。是商鞅变法的反对派,是秦国的世族名臣。杜挚,战国时期秦国大臣,曾破魏有功,官拜左司空,同时也是秦国守旧派的代表人物。秦孝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359年,正当秦孝公任用商鞅酝酿变法时,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难道世族名臣和守旧派不想要秦国强盛吗?显然,商鞅这一变法,触动了世族和某些掌权派的切身利益。

再有,就是百姓。百姓的态度也是有变化的。起先是苦之,三年之后是便之。也就是说,变法一开始,百姓各种不适应,觉得很痛苦。可是三年下来,百姓体会出新法的好处来了,觉得新法便利。这一点正如卫鞅劝说秦孝公坚持变法时所说,只要是强国利民的好政策,不用事先和百姓商量,直接干就行了。

从上述外围的态度,不难发现,商鞅变法,将能强国便民,但是也有一些明显的BUG,所以,势必会触动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变法,本来就是对利益的重新分配,自然有人欢喜有人愁。

说完了外围的态度,也就不卖关子了,直接进入到商君书,去看看卫鞅究竟变的什么法,结果又如何?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史记·商鞅变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