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相信的力量》

董伟娟焦点网络初级五期洛阳坚持原创分享第1545天(伊川焦点团队分享441天)(2021.8.19星期四)

陷入信任危机

      相信还是不相信孩子,这好像不是个问题,绝大多数人会说,当然应该相信孩子。

    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实际做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有不少家长曾这样表达过自己的担心,“他每次都把事情做得一塌糊涂,我怎么敢相信他?”这句话所反映的,就是家长和孩子经常会陷入的信任危机:孩子表现不好——家长不信任——家长言行表达出不信任——于是孩子表现更差——家长更不信任。形成恶性循环。

    这样的危机状态,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家长,都是一种莫大的伤害。

    曾经听到过孩子们的哭诉:我妈妈从来都不信任我,我做完作业了,刚看一会电视,妈妈回来了,劈头就是“趁我不在家,看了半天电视吧!”

不信任的危害

    首先它会伤害亲子关系,没有信任基础的关系绝对是糟糕的关系,而糟糕的关系不可能带来有效的教育;

    其次它还会伤害孩子的成长。来自父母的信任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动力,如果缺失必定会让孩子的成长乏力;

    往长远说,它还会伤害孩子的人生。如果得不到父母的信任和支持,往往也无法和世界和谐相处,或早或晚都可能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有个实验叫“水知道答案”不知道你有没有了解?接受完美和不断听到负向言语的水结晶后形状大不相同。同样,有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外貌在别人不断地暗示下,都会发生改变。相貌平平的人,在赞赏的目光下会变得越来越光彩照人;五官标致的人在不断地蔑视中,也会变得形容枯槁,萎靡呆板。

    而来自父母的信任,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强大的暗示力量。实际上这也是我们能对孩子施加影响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罗森塔尔效应

    1966年,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及其同事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在其中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中,罗森塔尔首先对一批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而后他们告诉老师说,班上有些学生未来的成就不可限量,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事实上这些“前程远大”的学生名单,是从受测的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并没有显著不同。可是到了学期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却显著优于第一次测试的结果。

      这种结果是怎样造成的呢?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对这些所谓“前程远大”的学生,予以更多的信任和鼓励,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相信你的孩子,鼓励你的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你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现实情况如何

    然而,对很多家长来说,相信孩子并不容易。除了开头说的已经“走入死胡同”的家长们之外,还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更需要敲打和警告。即便是孩子表现好的情况下,他们也认为需要敲打孩子,以避免骄傲,同时还要警告孩子不要放松自己,不要弄虚作假等等。

    这样做的用意当然是为孩子好,但事实上传递给孩子的,却是深深的不信任。不幸的是,相当多的家长都会这么干——可见相信孩子是多么缺乏的一种能力。

  如何开启信任之旅

    相信孩子,这确实是需要反复练习和实践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操练:

    一、是练习关注正向——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你现在就可以拿出纸笔列一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吗?当然!每个家长都需要经常想想孩子的闪光点——以此来不断增加你对孩子的信心。而不是一直盯着孩子的缺点。而且如果你耐心找的话,孩子做的每件事情本身也都隐藏着闪光之处,哪怕是一件错事。就像太极图,虽然黑中有白,白中也有黑,但是你要练习自己,学会把目光聚焦到白色上来,学会看到孩子的优点,看到问题中隐藏的优势资源。

      比如孩子偷偷拿钱,这是一位家长向我咨询的实际案例。一般看来这肯定是一件错事,而且很严重,需要严肃处理。但是智慧的家长不会这么轻率地处理问题,而是会去思考:孩子为什么要拿钱?他的动机是什么?有多少拿多少,还是用多少拿多少?他这么做对我们的警示是什么?我们如果调整一些做法,会不会帮到他?等等,如果你能先把这些问题给搞清楚,说不定就会从某个环节发现这件“错事”背后的价值了。

    在这个案例中,后来家长了解到孩子拿钱是因为答应朋友要送给他一件礼物。另外,如果孩子到了合适的年龄,我们何不更进一步,给孩子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钱,借此来开始培养孩子的金钱管理能力呢?

    二、实实在在地把信任给到孩子。正面管教中有一个工具叫做“赋予孩子自主权”,就是为此设计的。独立自主是每个个体的追求,赋予孩子自主权是赋予他内在力量的行为。父母不再主导、包办、代替做孩子自己的事,而是在一旁给予孩子适当帮助和支持,鼓励以及信任,相信他能从错误中学习,相信他能做好事情。

使用这个工具的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1.教导生活技能。

2.着眼于共同解决问题。

3.信任孩子。

4.放下(一步步地)。

5.增长自我认识,问:“你感觉如何?你怎么想?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影响?”

    拿孩子写作业来说,我们要首先确保孩子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否则我们需要先花时间训练这些技能。

    然后把这件事当成共同的问题去解决,要让孩子充分参与,来决定每天怎么写作业的这些细节,而不是我们来包办或者命令他。对于孩子做出的决定,我们要相信他能做好,一步步地放下我们的控制。

    话说回来,即便是他没做好,我们也要相信他下次能做好,持续传递信心。事实上,越是信任孩子的家长,就越有耐心。

    最后我们还需要通过沟通孩子的感受,来增加他对这件事的认识和信心,锦上添花。

    所以,在赋予孩子自主权来主导写作业这件事上,没有强制和要求,孩子会感受到被尊重以及价值感。同时,写作业也真的会成为他自己的事情,他也更愿意遵守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家长适当的提醒和引导,但提醒不是唠叨,引导不是主导,更多的是通过鼓励支持,比如你可以这么说:“妈妈观察到你今天握笔姿势保持得很好,继续加油哦!”,“我发现你每次做完作业都及时把本子收到书包里,而且第二天早上总能记得交作业……”等等。

    第三就是少些唠叨,多使用非言语信号和“我注意到........”句式来和孩子沟通。      我们有个老师曾经让一些四五年级的孩子给最讨厌父母做的事来排名,结果,“荣登榜首”的就是唠叨。从孩子的感受上来讲,唠叨就像钝刀子割肉,难受至极;从实际效果上来讲,你越唠叨,反而效果越差;而且你越唠叨,反映的其实是你内心对孩子的不信任——你不相信他能做好,所以才一遍又一遍地去说。最最不好的是,你的唠叨恰恰是对负向信息的强化,你不知不觉间,把不好的标签贴进了孩子心里。

    在正面管教中,非言语信号和“我注意到........”句式都可以替代唠叨,来传递对孩子的信任,并且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非言语信号,顾名思义就是用动作替代语言。比如孩子刚回到家,脱了鞋子随意一丢,这时候你微笑着指指鞋子,再指指鞋柜就可以了。如果孩子没反应,拉着他的手走到鞋子那里,指指鞋子再指指鞋柜,孩子自然就明白你想表达什么。这会比你一边唠叨一边替孩子捡鞋子,效果要好得多。

  “我注意到........”句式和非言语信号,在运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拿乱扔鞋子来举例,我们只需要说:“我注意到你的鞋子没有待在它该待的地方”,这一句就够了。我们只需要描述我们所看到的,不要去评价,也不要去指责,更不要唠叨。

    这两种方法用起来一点儿也不复杂,但实际效果却会非常好,因为这么做传递的是信任,被信任的情况下,孩子总是能做得更好。

    最后,信任确实可以给予孩子充足的力量去成长,可是信任并不是那么容易建立起来的,需要我们率先示范,做好榜样。

    我们要说话算数,勇于负责。如果我们告诉孩子暑假会带他去旅游,那就排除万难,无论如何也要做到,即便是推掉你手上重要的工作和生意也在所不惜。

      随时为孩子挺起可依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用行动把信任放在自己身上,身教重于言传。

      当孩子犯错时,也是我们和孩子之间建立信任的最好时机。这时候你的和善与耐心,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这是陶行知先生半个世纪之前说的一句话。穿越半个世纪,这句话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相信孩子,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馈赠;相信孩子,是为人父母必须要修炼的能力。我们务必要相信相信的力量,不论你的孩子现在处在什么状态,是乖巧听话,还是叛逆对抗,都要坚定不移地去相信孩子——这是能帮助你和孩子走出困境,走向成长的必由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相信相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