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越线行走纪事之——美食

这趟滇越铁路的行程,在吃的方面,领队渔夫老师可是花了心思。他实地考察之外,兼与行程相连,可谓无缝衔接,到哪都有地道的当地美食。

其他伙伴我不知道有没有胖三斤,反正我是,即便每天实打实走上一万五千步左右。

言归正传。忍住口水,把一路上的美食再回味一遍。

宜良烤鸭

摄影:渔夫

宜良是我们的第一站。渔夫带我们去吃烤鸭。我心里有点小嘀咕,谁还没有吃过烤鸭啊!帝都大名鼎鼎的全聚德烤鸭也不过很一般,更何况这个小县城。

尝了味道之后,食指大动。许是全聚德的味道已经忘却,反正它是名气远大于味道的,要么肥腻、要么甜腻,没办法,谁叫它名声从大清朝传到现在呢!机场里搞个真空包装烤鸭,照样大卖。

可是宜良的烤鸭呢,它只专注于鸭子本身。来宜良之前,不知道烤鸭竟是它的特产美食。且我们来到店——百年兰老鸭的学成饭店,是宜良的头牌烤鸭店。店的装修是非常朴素的,当我们一行人围着大圆桌坐定,菜就开始上了。

一大盘烤鸭端上,它的色泽就引发了大家的食欲。红亮油润的外皮看得出烤得火候正好,香喷喷地暗暗勾引口水,尝上一口都不禁赞叹好吃,皮脆肉酥嫩,带一点点的肥,丝毫不腻。轻轻嚼上几口,鸭香弥散在整个口腔里,果然名不虚传。

大家一致认为绝对不输全聚德。与全聚德单一的甜酱相比,宜良烤鸭还多一碟黑胡椒细盐,供予不同口味的要求,它不配黄瓜和大葱,鸭肉本身已经味美足矣。

圆盘三两下一转,烤鸭盘空了。渔夫问要不要再来一只,大家彼此望望,还有一桌菜呢,且留点肚吧。但我知道它在同伴Bill的心里种了草。

哈尼沾水鸡

摄影:渔夫

蒙自第一餐是在一家哈尼族美食餐厅里吃的,餐厅就在酒店旁边的商业大厦里。

对于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云南,我的了解非常少,当地美食就更加一无所知了。除了新奇还是新奇。餐厅的装修自然是哈尼族的元素,对我来讲是分不清楚哪个民族的,服务员的服饰也一样让人搞不清楚。

这餐厅的招牌菜叫沾水鸡(又名蘸水鸡),我并不理解怎么个沾水法。看图片,这个菜有三个部分组成,一个当然是主体——鸡,另外两个,一个是酱料加切开的白煮蛋,还有一碗奶白色的汤。

尝过之后,是勾起些美好回忆的。比如小绍兴三黄鸡、客家盐焗鸡,可见鸡的味道多少有些相似。酱料和那碗汤似乎没有入大家法眼,或许是太过普通,味道不奇特也不惊艳。我舀了一勺汤,淡的。但把白煮蛋蘸着那个酱料吃却十分鲜香美味,稀松平常的白煮蛋蘸一蘸酱料,我一下子吃了两口不好意思吃第三口。仔细看了看碗里的酱料,有菜碎、黄豆、豆豉、蒜和香菜、小米椒等等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东西。

也许就是当地少数民族的农家特色,查证后才知,精华全在那酱料里。可我们都辜负了,只因不识货。酱料里有几十种食材,据说有预示人丁兴旺的意思。鸡肉应该蘸着酱料吃,还有一丝糯米香(鸡肚里塞糯米先蒸熟取出来),然后给它浑身擦盐,肉香米香且又原汁原味,于是我们就错过了蘸料。其实这些料可以下饭的,可惜我们不懂而放弃了。别处怕是再也吃不到这沾水鸡了。

过桥米线

摄影:渔夫

过桥米线算得上是云南蒙自最鼎鼎大名的美食了,大概无人不知。但就是名气太大,反而不好弄。大家都称自己是正宗,真的正宗就被掩盖了。

我们去的那家店挺高级,应该是正宗无疑。店堂很大,小桥流水,搞得很有氛围。坐定,每人只有一份。等服务生端上来,才觉四人的大方桌完全放不下。因为端上来的配菜真的是一座竹桥,桥上放满了一小碟一小碟的汤料,有鸡肉、鸭肉、鱼片、笋片、鹌鹑蛋(生的两颗)还有草芽(也叫象牙菜)等等十几样,然后是超级大碗(如小脸盆般大)装的大半碗油鸡汤,服务生再三提醒小心烫,原来汤上一层油牢牢锁住了温度。再旁边给一小碗(如普通家庭用的大饭碗)干米线。教我们的标准吃法是先将肉类鱼片放入汤里,再是蔬菜和蛋,最后放入米线,轻轻搅匀,香气扑鼻,便可开动了。

蒙自正宗过桥米线的汤料(摄影:渔夫)

过桥米线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清朝初年一位准备进京赶考的相公,在南湖边上僻静小屋温习功课,他娘子天天穿过闹市给他送饭。有一天杀了家里的母鸡,炖好鸡汤装一小罐,另备一碗米线。送到,鸡汤不曾变凉,米线加入香气四溢。相公大赞。后娘子常如此炮制,后便传开了。因娘子送饭得经过两座小桥,于是这道餐食就叫过桥米线。

如今我们吃到的当然是经过两三百年的改良过桥米线,食材添了不少,相信精髓未变。添多添少,丰俭由人。十块到一两百块,都能尝到简单或丰盛的米线,个中滋味则由自己品了。

石屏小卷粉

摄影:渔夫

严格讲,这道美食是小吃。小卷粉显得朴实无华。其实它是由邻国越南传入红河州的,在当地普及度极高。我们在一家不起眼的路边小店吃,大家坐定等,因为小卷粉需要现做。当地大米和香米泡水后打成米浆,然后在平板锅底铺开抹平成半透明小饼,放馅料,然后包卷成手指粗细的卷,就成了。

小卷粉的制作(摄影:星絮)

蘸上特制的酱料,尝上一口,果然不俗。原来简单也可很美味。小卷粉的好吃,全在馅料。我们共尝了三种口味,其中两种都非常好吃,另一种稍有些一般。最好吃的里面有菜和肉末及脆饼碎的混合,和着香米卷,我觉得欲罢不能,吃了一条又一条,比广东的肠粉好吃。另配一盘越南粽子,切成一片片,黑糯米嵌咸蛋黄,质稍硬,味道很一般。我尝了一口就没有第二口的兴趣了。但别人却吃得津津有味。

越南粽子(摄影:渔夫)

后来几天看见不少当地人把小卷粉当主食吃,可见其美味,而且馅料可以多变,叫人常吃不厌。

建水豆腐

爆浆豆腐

到石屏县就发现,豆腐是主角。在秀山寺,我发了一个朋友圈,沪上地图行家徐老师就回应我了,问我有没有吃石屏豆腐,它是舌尖上的中国美食之一。我不禁笑了。

那么出名的豆腐,无论是方的圆的厚的薄的还是爆浆的,大街小巷几乎随处可见,不管是正餐还是下午点心,永远少不了豆腐。一尺多长四四方方的一个烤架或大烤盘,大小不一的豆腐就在上面滋滋地烤。有的是电炉有的是炭炉,奇怪旁边烤豆腐的人也不嫌热。旁边放着几碟蘸的佐料,也有辣和不辣的。如果是中年男人,他们边烤边吃,就着一瓶啤酒或者一碗当地的木瓜水,仿佛此生足矣。其实就是,人生就该简单快乐。

而我更喜欢的,却是在建水大板井溥博泉水边新鲜磨制的豆浆,那个味道醇厚哟,配根油条,真是无上美味。

汽锅宴

杨家花园里的汽锅宴(摄影:渔夫)

最后一餐正餐在建水的杨家花园,是汽锅宴,场面颇为盛大。大圆桌面平铺了细细的绿草,由中央向周边散开,蛮书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临安(建水的旧称)当地招待贵客的习俗。

一个个汽锅相继端出,沿转盘摆了一圈。其中招牌的,当然是云南汽锅鸡了。新鲜鸡肉洗净切成块,放入建水陶制的大肚锅,无需加水。中间有凸起的圆孔,与锅底相通,倒漏斗状。汽锅是架在一个大水锅上,在火上蒸两到三小时,水蒸气通过圆孔滴入鸡肉,同时蒸熟鸡肉。这个好处是最大限度地锁住鸡的原汁原味,一起放入的草芽、香菇等与鸡肉水乳交融,醇香无比。

猪肉、鱼肉也可如此炮制,蔬菜连南瓜都行,只是蒸的时间不同而已。汽锅宴还有建水当地的其他特色菜肴,总之就是太多太丰盛了,吃完实在记不住。

吃完汽锅宴,我们也将告别云南。沿着滇越铁路一路行走,领略西南边陲的自然风光,重温近代当地的人文历史,品尝传统美食,似乎找到了一点文化脉络。

美食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它是人们生活方式与自然或社会的相处之道。所以不仅是肉体裹腹的需要,也是精神的需要。美食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如果没走这条滇越旅行线路,有些美食根本不会知道。

或者,纯粹的因美食而旅行,或许一样具有很强的文化或历史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滇越线行走纪事之——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