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俊斋说书”,关注后重温经典名著小故事,记得分享噢!
导读:《西游记》的第一回分解成了五个小故事,分别是石猴出生,石猴称王,猴王远虑,樵夫指路和祖师赐名。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通过《西游记》,来看吴承恩是怎么写玄幻小说的。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浪漫主义神魔小说,四五百年前的吴承恩动笔写这部小说的时候,跟我们现在很多人写玄幻小说面临同样的困境。这个小说该怎么写?主要人物有哪些?故事情节怎么布局?故事人物都有哪些技能?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并不是三言两语说的清的,好在这一部小说已经写好了,并且四百多年过去了,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喜欢看。
现在是一个全民写作的年代,每一个在网上写小说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写出一部惊天动地的作品,然后一书封神。但现实情况是,往往不知道到底该怎么下笔,一些资质聪颖的作者,也会面临怎么样使故事持续下去,持续精彩下去的难题。
基于这些情况,今天孙少试图通过《西游记》第一回来看看吴承恩是怎么写他的小说的。
原著里第一回的题目叫“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说实话,看到这个题目,十个人里有九个不懂它是什么意思,剩下一个也是懵懵懂懂的。
所以央视86版《西游记》里面的第一集采用了一个新的名字叫“猴王初问世。”
好了,看到这个题目,我们就知道《西游记》的第一回主人公是猴王。
孙少通过仔细研究,把《西游记》的第一回分解成了五个小故事,分别是石猴出生,石猴称王,猴王远虑,樵夫指路和祖师赐名。
下面我们就一个一个来讲解吴承恩老先生是怎么来组织语言,展开故事情节的。
第一个小故事叫“石猴出生。”
大家别忘记了,这是一部神魔小说,也就是现在的玄幻小说,既然是玄幻小说,那猴王的出生肯定不能普普通通。现在我们都知道了,猴王的确不普通,因为别人都是由妈妈十月怀胎而生下来的,就是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人物,为了突出他们的不平凡,一般都是说出生的时候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更奇特一点的,也只是看到了某个神人或某些神奇的东西,然后就莫名其妙地怀孕了。但猴子不一样,他是从石头里崩出来的,你说神不神奇?这么一个神奇的开局是不是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
也许你会说,那有什么奇怪的,不就是从石头里面崩出来吗?要知道你在说这话的时候,离《西游记》诞生已经过去四百多年了,四百多年前,是从来没有人这么写的。
第二个小故事叫“石猴称王。”
石猴已经出生了,怎么让他称王?吴承恩在这里讲了一个小故事,就是猴子们寻找经常玩耍的溪水的源头。其实在石猴出生之前的很多年,这个溪水就存在了,为什么偏偏要等到石猴出生后,才有猴子提议去找溪水源头?
能称王称霸,不论是猴子,还是人,都是跟一般的猴子或人是不同的。吴承恩通过找溪水源头的故事,就把猴子的第一个不同点写出来的,那就是敢为人先性格。
原著里是这样描写的:
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就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翻译成普通话就是,突然一个猴子喊道:“有哪一个好本事的,能钻过这道瀑布,找出它的源头,然后再出来,而且身体不受伤,我们就拜他为大王。这个猴子连喊了三声,没有一只猴子答应,就在这时,石猴跳了出来,大声地说:“我进去,我进去。”
吴承恩的写作思路,就是这样的,他先给猴子一个性格是敢为人先,然后围绕这个性格变出一个寻找溪水源头的故事,石猴成了唯一的敢去寻找源头的猴子,正因为这样,其他猴子就拜石猴做了大王。
寻找水源的故事设计的很好,除了让石猴称了王,还引出了水帘洞。
《西游记》中妖怪和孙悟空的对话,经常会问一句,你是哪里的人?然后就会说我是某某山某某洞的。这个水帘洞,吴承恩在一开始就布局好了。
石猴出生了,也称王了,还得继续把精彩的故事写下去。
于是就来到了第三个小故事,即猴王远虑。
我们今天写玄幻小说的人,动不动主人公就是活了几万年,几百万年的。吴承恩在构思这个小故事的时候,想到的也是怎么样活的长久,最长的长久叫长生不老。说到长生不老,可能每一只猴子在闲下来的时候都有想过,不光猴子想过,所有的生物恐怕都有想过,人也不例外。
这第三个小故事,吴承恩说猴王在欢乐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以后会死,就悲伤起来。
原文如下:
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严,将来年老血哀,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
翻译成普通话,意思大概是:
猴王说:“现在我们虽然不归别人管,不怕禽兽害,但等到将来年老体衰,暗中还有阎王老子管着,到那时,我们一个个魂归地府,可不白白活了一场,怎么能够永远享受这世间的欢乐呢?”
吴承恩这样子写,是合情合理的,王之所以为王,就是因为他想的深,看的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猴王是一个脑力劳动者,并且他还是一个行动派,他想到的事马上就去做。
于是就引出了第四节,就是樵夫指路那一节。
来到第四节,樵夫指路,猴王是要求长生,求神仙的。神仙是什么样的?这是摆在猴王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摆在吴承恩面前的一个难题。因为谁都没见过神仙,这个时候,换作是你,该怎么来写神仙?
吴承恩的处理很高明,他弄了一个樵夫出来指路。樵夫不是神仙,猴王为什么要向他打听神仙的事,这里更妙,因为他唱了一段神仙歌。
原文如下:
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翻译过来就是:平常见面的人,不是神仙就是道祖。大家坐下来谈论的是《黄庭》这部道德真言。
你看,吴承恩并没有写神仙的奇怪本事,而只是通过一个砍柴的人唱了一首名叫《满庭芳》的神仙歌,猴王就知道自己差不多找到神仙了,因为他判断的标准是神仙只说神仙话。
故事写到这里,第一回也差不多接近尾声了,除去古人写文章动不动就来一段RAP以外的文字,主要故事情节的字数也已经超过6000了,按现在一般人写小说的日更2000字,已经有三更的字数了。然后吴承恩再加了一更,就是第五个小故事,祖师赐名。
因为吴承恩实在太会讲故事了,以至于他连更三天了,我们都没有注意到猴王一直是没有名字的,但主角怎么能没有名字呢。于是他就在第一回的最后一节给猴王起了个名字,叫孙悟空。这个名字也不是随便起的,具体的大家可以看一看本人翻译成普通话的祖师赐名这一节,吴承恩详细地说明了孙悟空的姓和名是怎么来的。
《西游记》师徒四人,有两个人的名字,吴承恩交待的很详细,那就是孙悟空和唐三藏,猪八戒和沙和尚的名字相对来说,就要简单一些,这里也似乎告诉我们在三个徒弟中,孙悟空是最重要的。
好了,这就是孙少根据《西游记》第一回的文字,来分析吴承恩是怎么写他的小说的。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加深印象,也希望对大家以后的写作有所帮助。
第一回的主要人物是孙悟空。于是吴承恩先写了孙悟空神奇的出生,出生以后,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石猴,没有称王,于是吴承恩就变出一个寻找溪水源头的故事,点出了孙悟空有敢为人先的猴王性格。第三个小故事,进一步写作为猴王,孙悟空比一般的猴子要想的深,看得远,所以就让他去求长生,找神仙。第四个故事就是关于找神仙的,孙悟空在寻找了十多年后,终于通过一个樵夫找到了神仙,找到神仙后,神仙并没有立即教他本事,而是先给他起了个名字。
以上就是孙少的分析,衷心希望能帮助到各位正在写小说或正准备写小说的每一个人。以后孙少每翻译一个回合,就会分析吴承恩是如何来布局每一回的结构的。
俊斋孙少呼吁,支持原创,弘扬传统文化,推进传统文化通俗化。
同时孙少将以小故事的形式直译全本《西游记》,每日一更,希望大家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