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公众号(简尔读书)
叶圣陶和夏丏尊先生于1934年出版了一本关于读写的书——《文心》,时至今日,这本书依然畅销。
自中学开始,我们就受到叶圣陶先生文字的熏陶。语文课本中《荷花》、《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等文章,均为叶老所著。
夏丏尊,是著名的文学家,叶圣陶先生的亲家。《文心》写了三分之二的时候,夏丏尊和叶圣陶做了儿女亲家,他们俩决定将本书送给孩子们做礼物。
我是从上一个关于写作的书单中知晓这本书。带着学习写作的目的开始读这本书,阅读完序言和前几章,我不禁怀疑,确定这本书真的是讲如何写作的吗?
耐着性子继续往下读,终于发现此书的价值。《文心》一书不仅非常长知识,同时也容易阅读。用故事的形式来讲解读书、写作,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
关于写作,我们很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总想创作内容,却没有忍耐,急于发表,而忽略了写作的初衷。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呢?
写作是一个记录的过程。经历了一件事情,看到了一些东西,把它记录下来。我们大脑的容量有限,有些事情,若不写下来,可能以后真的就想不起来了。
写作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自我对话的过程。有时我们心里欢喜,有时我们心里愁苦,就想提起笔来写几句;写了之后,欢喜好像更欢喜了,愁苦却似乎减淡了。
《文心》中教国文的王先生说,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生活中间包含许多项目,作文也是一个。
那该如何写作呢?
文章写作是有法可循的。只要解决了“怎样开场,怎样说出主要的意思,怎样收尾”这三个问题就可以了。
组织文章的原则有三项:秩序、联络、统一。
秩序即文章的顺序,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适宜的次第。联络指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段落之间应从头至尾顺当地连续下去。统一指通篇维持着一致的意见、同样的情调。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即使不怎样好,至少是的确可以独立的一个单位,至少是不愧为名副其实的‘一篇’了。
具体地,秩序该怎样排列呢?联络该怎样着手呢?统一该怎样顾到呢?
《文心》中给出了一种参考方法,即回问自己。
在写文章之前,我们回问自己: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时候我们自然会回答,可能是为了表达某种想法,或者是要讲述一件事情经过等。回答有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旨也就认定了。
中心意旨确定了后,我们再不断回问自己,如何将这个中心意旨表现出来呢?可能的素材有网络热点,也可能有身边的人或事。回答有了,材料的先后排列、段落的衔接也就有所依据。
我们通过不断地回问自己,最终组织出一篇文章的基本架构。
如何判断一篇文章的好坏?
一篇文章的好坏,可从三方面来评断。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二是用辞适当与否,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
不通的文字,大致有这三种毛病:用词、用语不适当;意义的欠缺和累赘;意义不连贯,欠照应。
如果有人写文章之前不做什么思考,就提起笔来写,或者有人言语习惯不好,平时惯说那些支离、累赘的话语,写起文字来也就会有这样的问题。
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在思想习惯和言语习惯上改进,即逻辑清晰,表达和言语自然通顺,那么写出的文章也会有所改进。
至于思想的新鲜与否,虽说思想内容是靠多读书多体验,无法可求速效,但也是有迹可循的。
我们的心的作用,分为知、情、意三种。知是知识,情是感情,意是意欲。文字是心的表现,自然也是知、情、意的表现。
知,对于一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情,对于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意,对于一事物,要想把它怎样处置。
情意与知识虽方面不同,实是彼此关联的。情意如不经知识的驾驭,就成了盲目的东西。
比如,网络喷子骂‘你是畜生’, ‘杀千刀的’。试问:骂人家‘畜生’,人家就会成‘畜生’了吗?骂人家‘杀千刀的’,人家真会被‘杀千刀’了吗?这都是单逞情意罢了。
所以,在文章思想表达上,要注重知情意的统一,切不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最后,还要再强调一点,那就是文章的修改。
文章作成了最好自己仔细看过,有一句话一个字觉得不妥当就得改,改到无可再改才罢手。这个习惯必须养成。做不论什么事情能够这样认真,成功是很有把握的。
读书有新得,作文有新味。对于写作无从下手的人而言,这是一本尤其适合入门的书,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