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女儿”/李子勋

个案提示:

 豆豆,女,20岁,北京某音乐学院大一学生。在父母眼里,豆豆一直是非常听话的孩子,考上大学后却一切全变了。她开始逃学、旷课,交男友,离家出走,甚至让伤心绝望的父母,准备同她一起去自杀……

不想弹琴,不想练声,三四门功课不及格

 这些年来,妈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豆豆送进大学,正想松一口气了,却没想到,女儿一进大学就变了个人,连以前每天必弹的钢琴都不愿意练了,功课有三四门不及格,开学后马上面临补考,但她根本不用心学。

    豆豆认为自己底子薄,原来弹过电子琴,然后是琵琶,现在上了大学声乐系,必须要辅修钢琴,这方面基础就不如别人好。也找老师补过课,效果并不明显。妈妈认为女儿是在强调客观原因,不找自己的问题。以前女儿学习成绩并不差,现在大学也就这样几门课,如果用心学不至于是现在的状况。就说弹钢琴吧,以前基础差一点,那就好好练,人家练一小时,你练两小时行不行?可她就是不弹啊。

    只要一谈学习,母女俩就变成冤家对头。豆豆说,其实从初中开始,她就不想与妈妈说话了。但回家见到妈妈时,总是装出快乐的样子,所以妈妈也没察觉。有一阵她学习成绩不很好,一次班主任把豆豆的分数名次排错了,给她不小的打击,她经常一个人独处。这事豆豆不愿让父母知道,怕他们担心。现在妈妈知道自己成绩不好了,自己内疚,可看到妈妈脸色不好,心情更加烦躁,就学不进去了。其实,豆豆背着父母还是练声、弹琴的。妈妈觉得女儿在家弹弹琴、唱唱歌,这家里就有很愉快的感觉。有时候人在上班,心里还牵挂着女儿。而豆豆却感到,明明父母喜欢看到自己在做什么事,她就偏不让他们看到。她认为学习是她自己的事,不是父母的事。当妈妈特别想看自己干什么时,豆豆就觉得特别别扭,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没了。

    而豆豆妈妈下班看到女儿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电脑,怎么不心急上火!有一回,妈妈让女儿把对父母的要求写在纸上,结果女儿却写了一封离家出走的诀别信。豆豆在信中说自己不想再因为学习与家里发生任何争执,说她已交了一个男朋友,想出去独立生活。豆豆的信让爸妈又急又气,像疯了一样四处寻找女儿……

想自杀,全家一块了断

 豆豆离家出走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高考后,有一天她说很烦,想出去散散心。父母让她去舅舅家,结果,她跟着一个在火车上认识的男孩在KTV歌厅一夜未归。妈妈打电话给她,她关上了手机,就在要报警的时候,通过豆豆的一位同学了解到豆豆在那个男孩子那里。第二天,他们根据提供的线索,跑到很远的社区,一栋楼一栋楼去找,才把豆豆找回家。

    最使父母伤心的是她第三次出走。一天,豆豆妈妈接到了那个男孩发来的短信,说豆豆现在情绪非常烦躁,又不想回家了,男孩子也奈何不了她,她说恨不得要去死。得到这样的信息,豆豆爸妈赶紧开车赶到豆豆吃饭的路口盯着,可豆豆说不想回去。一阵僵持之后,终于忍不住的爸爸,一把拽着豆豆的头发,把她塞进汽车里。豆豆不知爸妈会怎样对待她,而听那男孩说女儿有自杀动机的父母,也心急如焚。面对这个打不得又骂不得的宝贝女儿,父母也第一次失去了理性。他们说,既然你想自杀,今夜咱们三个就一块儿死。车停在了一个土坡上面,周围十分荒凉。父母拉着豆豆下车后说:“你自己考虑吧,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今天乖乖地回家,以后做个好女儿;二是今天不回家了,你要不想活了,就死在这儿,咱们三个一块儿开车冲下去算了。”当时,爸爸还很激动地给豆豆的舅舅打了电话,说不回去了,还说了一些好像交待后事的话。看到爸妈哭得这样伤心,豆豆内心也是波涌浪翻,她觉得自己还不认错的话,真是太过分了。豆豆却感到了一种直面死亡的恐惧,她不想这样无端去死,也不忍心让父母伤心至死。于是,在她郑重答应了父母回去要做好女儿之后,一家人才开车回家。


专家解析:爱太深,忘记女儿长大了

 心理学家李子勋教授说:“我的第一感觉是文化造成的,豆豆这样的事在西方不可能发生。孩子过了18岁,他(她)就有绝对的权力,要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而不能由父母决定他(她)该怎么生活,这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出现的一个结果。”

    专家认为,豆豆妈妈一直在主导女儿该怎么生活,而女儿用一种反叛的方式,在过一种让妈妈看起来非常糟糕的生活。她不好好学习,她交男朋友,她夜不归宿,等于女儿在表现出问题青年的一种色彩。这一种色彩,明显是她对妈妈所主张的价值观或文化理念的反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逆反”。这种“逆反”正常的年龄应该在16岁左右就表现出来,豆豆把它延长到20岁,到大一时才彻底把这个“逆反”爆发出来。其实她们母女很亲密,她们的冲突让双方都伤心,但谁也控制不住这个局面。

    一般来说,一个人到了20岁,应该知道自己该怎么生活了,但豆豆在上大学以前,一直是在父母较严厉的规则下长大的,她没有时间“逆反”,基本上生活在非常有条理的生活中。尽管她也有自我的东西,但压抑得很深,一到大学好像失控了。父母不在身边,她突然要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本来该在十五六岁释放的“逆反”情绪没有释放,到了20岁时能量就更大了。因为她有了自我决策权,不像十五六岁还会怀疑自己的决定,觉得这样很危险。

    心理专家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妈妈怕孩子摔跤,就把孩子绑在自己身边。孩子一天天长大了,想去看看周围的景象,就开始抱怨妈妈的裙带了,怎么老把我束缚着,我想要有自己的生活。她猛地一挣脱,把妈妈的裙带挣断了。然后,这孩子就欢笑着跑出去,跑到一个山崖边。这山崖上有一个很大很亮的瀑布,水花四溅,水声喧腾,当时她就突然迷了眼睛,掉下去了……这时,她身上那挣断的半截裙带正好挂到一个树枝上,才使她不致葬身山崖。她才知道妈妈的裙带能在危难时刻保佑她,帮助她重新回到安全的地方。

    豆豆承认,这故事假如发生在她身上,她对妈妈严厉的管教就不会怨恨了。这说明妈妈给豆豆的裙带就是她的价值观,她对生活的态度。当豆豆摔跤时,这裙带就会保护她,不让她真正摔死。妈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豆豆,都是为了女儿好。但从妈妈的角度应该这样想,女儿挣断了裙带,她跑出去了,自由了,但你给她的价值观还深藏在她内心,其实你不必担心她摔跤。豆豆最近写给妈妈的一封信里说:“我已经长大了,已经知道如何去做好自己的事情,希望你们能理解我。”专家说,妈妈与女儿的关系都是很紧密的,但到了青春期,孩子需要一个比较独立的空间,有些妈妈比较容易放手,那孩子的青春期就好过一些,但有的妈妈不放心,因为她爱得太深,忘掉女儿长大了,她就会更强化管理,这时候女儿就只有靠与妈妈争吵、打闹甚至故意犯错误,来慢慢把距离拉开。当妈妈有一天说,我不喜欢你了,我不像过去那么爱你了,这时候女儿才能获得一种成长的空间。这个过程就会变得困难一些。根源还是因为爱,因为妈妈太爱孩子,忘记孩子长大了。所以希望豆豆妈妈先把“裙带”放长,然后别忘了把它剪断,才能让女儿发展自我,独立成长为健康快乐的女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叛逆的女儿”/李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