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阅读打卡第十七天——《诗意语文课谱》语文意识的回归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这几日阅读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课谱》,我更像是亲近了一位和蔼的长者,他每日将自己对语文教育的思考向我娓娓道来,将一个个闪烁着智慧之光的经典课例展现在我面前。跟随他的脚步,我每日被震撼着,感动着。

    今日,跟随他的脚步我对“语文意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语文意识,就是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意识。“怎么写”是“话语形式”问题,“为什么这么写”是“话语意图”问题。自课程改革以来,研究与评价中心大都指向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外在的“形而下”的“术”。在关注“怎么教”的同时,却忽略了“教什么”这一根本的逻辑起点。王老师指出:近些年语文教育存在的主要“病疾”是教学内容不适切、教学目标不明确或者偏颇。语文教育出现了“泛语文”“反文本”“去知识化”等“病象”。

    《慈母情深》这一课的精彩演绎,就是始于对语文意识的唤醒与挖掘。这一课中的第一处“字法意识”是在课题揭示的时候。编者将文题定为“慈母情深”而非“慈母情”,足见这个“深”的分量。而王老师在揭示课题的时候,就有意在“深”字底下标注了一个鲜明的三角符号。通过朗读时对重音的强调、为“深”组词、围绕“深”字质疑等方式,逐步让学生明白“深”为全文题眼这一特殊的字法现象。第二处是在细读母亲给钱动作的时候。母亲给钱的这个动作是“塞”。“塞”是心甘情愿的,是不假思索的,是千言万语的极致,是大爱无言的平淡。教学中,王老师让学生先扩词,咀嚼“塞”的意味;再缩词,充实“塞”的意蕴。最后拈连,升华“塞”的意义。攥紧了“塞”,也就攥紧了母爱的无私、纯真和伟大。

    好的字眼要反复品味,才能体会之中的精微之义、精彩之笔。语文意识往往始于字法意识,从而表达、运用、写作的视角唤醒字法意识。语文意识,就是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意识。王老师提出: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应该既有良好的语感素养,又有良好的境感素养,既能够关注话语形式,又能够关注话语意图。只有这样,才是圆融的、完整的语文意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假期阅读打卡第十七天——《诗意语文课谱》语文意识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