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文韬》国务篇 疏释

文王问太公曰:“原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 

如何做到君主被民众尊敬,民众生活幸福呢?

这有两个方面,民安和主尊。文王能提出主尊,可以说他很务实。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这是开万世太平的考量,有一个良性循环。

太公曰:“爱民而已。” 

你看,大道至简吧。不愧为兵法家,速战速决。直取核心。

文王曰:“爱民奈何?” 

大方向有了,那还要给出具体的方案啊!

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 

利之,成之,生之,与之,乐之,喜之。这是安民六法。

文王曰:“敢请释其故。” 

那就具体说说呗。

太公曰:“民不失务,则利之;

有工作,有事干。我们现在来说,就是解决民众的就业问题。对于古时,那就是有田地。

农不失时,则成之,

在农忙时不打扰,这是基础。更深一步就是指定准确的天文历法,指导农事。

省刑罚,则生之;

人难免会犯错,给其改过的机会,不轻易刑其性命。

薄赋敛,则与之;

少收赋税,就是藏富于民。但是这要保证国家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一方面系统精简,一方面管理者生活简朴,再一方面工作高效。这是内政之清明。外交上,要处理好与周边的关系,就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所以兵役很重要,这又和农事冲突,我们古时多是藏兵于民,农闲时就进行军事训练。

俭宫室台榭,则乐之;

君主不事享乐,不耗费民力,民众就能享乐。

吏清不苛扰,则喜之。

官吏清明,不扰民,民众能够勤劳工作,幸福生活。这也是老子的无为之治。

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官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

反之就是不爱民,民众生活不好,解决不了温饱问题,生命安全问题受威胁,哪能幸福,哪能安心呢!这样心里就对君主生起怨恨之心,哪能真心尊重呢!

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己物。此爱民之道也。” 

人天生的就知道怎么爱自己,爱家人。把这种爱扩展到天下就可以了。心有多大,天下就有多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六韬•文韬》国务篇 疏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