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1
双碳战略大背景
在刚刚过去的党的二十大会议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对于化解能源危机,实现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有着重大意义。
自2020年10月,我国首次明确双碳目标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并制定实现双碳目标的行动方案。
如何实现双碳目标?产业园区是关键抓手。
Part.02
产业园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
2021年,工业领域碳排放量为79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69%。而我国产业园区是工业企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单元,在提供了大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同时,产业园区也成为了碳排放的一大源头。9月份,国际能源署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工业园区碳排放占比达到31%,并呈现持续攀升的态势。在“制造强国”口号下,产业园区减碳责任将更为重大。
反应到政府政策上,各地政府开始重视鼓励产业园区低碳转型。全国已有内蒙古、福建、江苏、浙江、重庆、上海等超过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划出台了有关低碳产业园区的政策文件。
虽然产业园区低碳转型责任重大,一些园区也正在探索低碳转型,但目前产业园区普遍面临“碳排放量大、碳排放源杂、碳排放数据难以统一”的难题。
这是为何呢?
一般提到低碳(零碳)园区,人们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业园区内经营生产,以及配套的能源、交通、建筑、生活等方面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固碳等多种手段基本实现碳排放与吸收趋向平衡。
可以说,低碳(零碳)园区的本质是计量、降低和抵消碳排放。
但是目前产业园区内集聚大量企业,对能源需求量大,且各类应用广泛,数据来源多样,甚至各类系统间数据存在断层,难以整合并进行快速计算,这些问题阻碍了对碳排放进行计量、降低和抵消。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呢?
Part.03
三招赋能产业园区双碳转型
要解决目前产业园区减碳难题可以从控制碳排放源头、减少碳排放需求、加强碳排放数据追踪管理三方入手,落实到实体就是园区建筑、园区入驻产业和数字化运营技术三抓手。前两者易模仿,而园区数字化运营管理却是最难以直接复制粘贴的。
首先从建筑来说,建筑绿色宜居,园区才能低碳。从全球来看,建筑行业贡献了碳排放总量的40%。要减少建筑产生的碳排放关键是要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和回归自然。优先利用免费的绿色能源,如铺设光伏,充分利用太阳能,满足室内的采光照明等需求;优先采用可再生材料,同时打造绿色生物生态,加强碳吸收。
其次从产业定位来说,园区应当引入低碳低能耗产业,严格考核入园企业的碳排放,同时也可以培育园内碳技术行业、碳技术装备制造业等一系列低碳产业链,为园内企业提供低碳服务,让园区既是园区低碳产业的引入者,也是园区低碳服务的提供者。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数字化运营管理是建设低碳园区的核心武器。正如前文所述,低碳(零碳)园区的本质是计量、降低和抵消碳排放,而计量碳数据是降低和抵消碳排放的基础,没有碳数据,降碳和抵消碳排放就如无源之水。数字化便是碳数据的追踪及管理器。
对园区来说,一方面数字化可以赋能园区碳足迹追踪分析,助力园区掌握能耗规律,挖掘园区节费空间。例如,园区可以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采集、动态监测能耗及碳排放数据,并进行成本核算和节能诊断分析,通过对比能耗数据情况,为园区提供针对性的调整公共区域用能策略;另一方面,数字化也能够赋能园区自动化降低能耗。例如,通过空调智能系统,自动控制公共领域中央空调开关并调节温度,高效便捷降低碳数据。最后,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还能减少人工计算整合的困难,提高碳数据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对入驻企业来说,园区的数字化运营管理也能赋能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足迹追踪,帮助企业选择低碳且性价比高的上游产品,为企业产品更好打开市场助力。
在建设低碳园区方面,招商蛇口有着领先的丰富经验。招商蛇口既是工业园区的发源地,又是绿色园区的领跑者。许多人认为建设低碳园区意味着要增加支出,减少盈利,但是从招商蛇口的实践来看,二者并不矛盾。2022年1-6月,招商蛇口实现营业收入575.63亿元,同比增长28.90%,同时目前招商蛇口已累计建设377个绿色建筑项目,仅南海意库单个项目每年便可以减排二氧化碳约1.31万吨,绿色建筑在新增建筑中占比100%。
Part.04
践行央企责任与担当创建绿色蛇口
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就,或许和招商蛇口一贯的绿色人居理念及主动绿色转型的央企责任担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40余年来,招商蛇口坚持将绿色人居理念融入各个业务的每个环节,开放蛇口经验,践行央企责任与担当。为了控制园区自身碳排放量,招商蛇口从城市、产业和人的需求出发,建设花园式低碳产业园区,南海意库、招商局智慧城和番禺科技园都是低碳园区标杆项目 。
以南海意库为例。该项目前身是个老厂房,2005年,为适应城市更新的需要,招商蛇口以“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节能建筑”为目标,对该园区进行升级改造。为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改造过程中,园区尽量保存利用原本的建筑结构和材料,采用的先进科技技术,如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太阳能光伏发电等低碳技术、同时通过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景观水池面等生态环境的打造,减少园区碳排放,增加碳吸收。
最终南海意库实现每年节电24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约1.31万吨。
为了减少园区产业碳排放需求,在筛选入驻企业时,招商蛇口聚焦战略性新兴低碳产业,同时依靠园内生态伙伴,为园内企业提供低碳服务。招商蛇口三大系列产品聚焦引入低碳产业如文化创意和景观设计、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物联网、数字创意等产业,而这些数字化企业的入驻同样也能为园内企业提供低碳服务。
智慧安防、智慧停车、车库直流照明、光伏设施的搭建和数据管理都是园区导入数字经济供应商后在减碳方面的成果。招商蛇口还总结提炼了一套标准化的低碳发展体系,即“2+5+1”绿色发展体系。2是园区数字化平台和智慧能源管控平台两大数字平台;5是为整个园区的低碳发展所实施的5大标准化动作,即顶层设计、机制指引、低碳建筑、产业升级、产业投资;1是依托双数字平台和5大标准动作所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双碳发展体系,应用推广。
做好上述前期规划后,便进入到长周期的园区运行维护环节,这一阶段也是园区碳排放的主要阶段。招商蛇口对建筑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追踪园区碳足迹,赋能低碳园区发展。招商蛇口自主研发了园区数字化平台Inpark和数智化能源管理平台,一方面将园区公共服务融入线上平台,既减少线下交通产生的碳排放,减少人力成本,同时也为企业和员工提供更有针对性更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也集成各类排放(水电气等)使用情况,与电网进行交互的模块设、车房互充系统生成用能分析报告,告警设备实时状态,为园区能耗和碳管理提供优化建议,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单位面积能耗优化、运维工时优化和度电成本降低四大效果。
招商蛇口如今可以实现施工过程减少50%的碳排放,成功建成零能耗建筑,以人为本,依托数字化技术,为园区企业及员工提供低碳绿色宜居的园区环境和便捷个性化的服务,为建设低碳中国贡献“产业园区行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