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端茶送客”看人的进退有度

中国古代礼仪里一直有一种“端茶送客”的惯例。大抵就是有客人来访时,主人会为自己和客人各上一杯热茶。等到主人认为谈话应该结束的时候,会主动把自己的茶杯端起来沾一下嘴,然后再放下。这时候客人就应该自觉告辞了。

这一套流程直到建国初年在一些知识分子之间依然存在,之后就基本上消失了。

到了现在,所有人都在鼓励你“不要放弃”,但我想说首先要知道的应该是“知进退”。

比如在餐厅吃饭是别人问你:要不要再加点什么?

这个意思不是关心你是不是真的没吃饱,而是在“端茶送客”。

比如在办公室谈话时领导随手拿起了文件,或者开始在纸上记东西。

这个不是在显示他的日常工作有多繁忙,依然是在“端茶送客”。

在别人家做客时主人会礼貌的问你要不要一起吃午饭?

如果不是非常亲密的关系,那么很大概率主人还是在“端茶送客”。

类似的还有问你:

要不要再添点水?

多坐一会再走?

要不要和我一起去某某地?

这些统统都是在“端茶送客”。

有时候遇到实在是“不愿意放弃”的客人时,抬腕看表或抬头看钟则是一种更为直白的“端茶送客”方式。

说实在话,这种方式其实已经算是一种不太礼貌的方式了。但是社会上总是不缺乏过度“不知进退”的人,会完全不尊重别人意愿,强行尬聊。

这种“不知进退”的人,往往付出的代价就是会彻底失去下一次单独谈话的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端茶送客”看人的进退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