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阅着电子书,然后看到了樊登老师的这本书《读懂一本书》
樊登读书APP,我想很多人都不陌生,每周听一本书确实是让人意犹未尽,那平时如何真正意义上读懂一本书呢?
它还是有方法可循的,我们不妨来看看樊登老师怎么说。
再此分享一下这本书的引言部分:
我小时候很不喜欢读书,曾经认为“读书很苦”。
我父亲是一位数学教授,受他影响,我很少能读到与数理化无关的书。有段时间,我把读书和考试视为生命中最大的“敌人”。
2001年,我在西安交通大学完成硕士学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组。刚开始工作量不大,我总担心节目的未来。加上那段时间在生活上受房贷压力困扰,我整天焦虑惶惑,无所适从。
没办法改变外在环境,那就只能努力改变自己。我心想,读书也许会改变我的未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拿起了《论语》。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书中的这几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压力瞬间得到了纾解。读完《论语》,我的心态平稳了,不再忧虑,而是想着努力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我从未想过《论语》是天下最厉害的“治愈书”。
实际上,那些让你苦思冥想的问题——关于爱情、升职加薪、创业,大部分人都经历过。而且这些问题中的大部分都已经被人解决,写成了书。
可以说,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所以,如果你正感到迷茫或焦虑,不妨开始读书。
大量阅读,答案自现。
读书给了我为生活“增量”的勇气
后来,我以客串嘉宾的身份给企业家讲课,运用自己积累的主持技巧,使讲台下原本昏昏欲睡的企业家们兴致盎然。于是渐渐开始有高校邀请我给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班讲课。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津津有味,下课时还意犹未尽,让我推荐书单。我每次都非常认真地列出书单,他们会很仔细地记录下来。
但奇怪的是,事后在我追问他们是否看过我推荐的书时,很多学生都说“买了”,就没了下文。这让我明白,光列书单不行,得把书的精华提炼出来分享给大家,可这样做的结果依然是有人不愿意看。
直到微信群盛行,我尝试了一次微信群直播讲书,没想到这种方式深受学生喜爱。这次意外的收获,使我深受触动——原来大家喜欢这种把书“讲”出来的学习方式,这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于是我干脆把课堂搬到互联网上。让没有时间和能力读出精髓、读出味道的人,也能走进书香世界,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获得真正的改变。2013年,樊登读书会[插图]就这样成立了。
在此之前,我压根儿没有经商的经历,创办“樊登读书”时,我所有的方法几乎都是照搬硬套,就是书上怎么写我就怎么做,我甚至要求员工有什么想法和改变都要告诉我这是哪本书上讲的。我当时的想法特别简单:书上讲的未必全对,但总比自己想的强。
读书给了我为生活“增量”的勇气。别看我敢做“樊登读书”,我以前可是连PPT(演示文稿)都做不好的人,我最高的IT(互联网技术)能力,就是发电子邮件。
但我还是去做了。
读书会让一个人充满力量和使命感。你想为这个社会解决什么问题,这才是做一件事时最重要的出发点,而不是说你会什么。即便你什么都不会,只要想解决问题,就努力去学,去读书,你就都能够学会。
阅读“不舒服”,练就强悍的自学能力
现在,“每年一起读50本书”已成为“樊登读书”的口号。我经常和朋友说:“别人家的书论本,我们家的论捆。”从浩瀚书海中找出值得分享的书,我一直乐在其中。
21世纪,人们对于阅读、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但问题是很多人没时间读书,或者读书效率很低。“樊登读书”一方面是把我们读过的书讲给大家听;另一方面是在解决国人身心安顿的问题,事业、家庭、心理这三个方面是我们共同面临的考验,我希望通过读书会这种模式,帮助更多人养成阅读习惯,通过有效的知识传播来提升国人的生活幸福感。
社会已经进入指数级增长时代,一个人在学校学的知识往往无法与社会很好地衔接。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学能力,不能快速地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与能力,他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
直至今日,我仍然信奉“不舒服”的读书原则,一本书读得太舒服了,反而容易故步自封。所以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就买书来看,看不进去也要坚持。我是一个非常相信书的人,通过读书解惑,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感受到了知识对生活的影响。
读书能改变生活。现在回想起来,我从不爱读书到痴迷读书,再成长为一名讲书人,这个转变历程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很重要的财富。
在我心中,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我始终坚信,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总有一本书能指引我砥砺前行。
同时,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读书人的队伍。读书不一定能使我们成为影响世界的伟人,但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