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的伯父母

  我婆家伯伯今年已经九十七高龄、在这陈旧的木屋子里,已经生活了大半个世纪。其实他们不是兜里没钱,而是对生活的节约已经成了习惯。

图片发自App

    伯伯年轻的时候肚里是有点墨水的,那时候也是个响当当的教书先生。那个年代,有点文化是比较吃香的。

      国庆节那几天女儿从上海回来了,我这个妈妈当然要陪着她。我请了几天假期,在家里一心陪伴。吃了早饭,闲着无事就随着女儿,到处拍摄家乡的风景找些写作素材。家乡这几年大变样。女儿拿着相机咔嚓咔嚓一路拍着,正好路过伯伯的店里,伯母没在家,他一个人正伏笔写着什么。我们的到来,中断了他的思维。

    他戴着黑色皮帽,遮住了满头银色。尖尖的下巴上,飘着一缕山羊胡须,随着说话声,胡须都被带动了,真的可爱极了。别看他年过古稀,身体硬郎也很健康。

    他热情的招呼着,几年没看见旁系孙女儿了。他搬把椅子,用布巾擦了又擦。女儿甜甜的叫着大爷爷,闲聊中就问起,他一天的作息时间,年纪大了还有些什么爱好。小桌上放有一本陈旧的日记本,我问他刚刚写些什么,他说老了没有什么事,写写日记打发打发时间。女儿对他的笔记记录很感兴趣,就翻开了页面,一打开页、笔迹全是繁体字形。

图片发自App

字迹潦草,辨认了几下。诗句如下:

后果不知

年近九十还健康

老伴八九买鼠药

眼前已老过好日

不和后来该如何

    伯伯喜欢写打油诗,他说写了好多年宝贝着的都有好多本。用墨笔打发时间,也是一种对文字的热爱及对生活的热情。用文字消遣时光,是一种对生活的乐观精神。给自己创建积极这就是文化人对生活的态度。他说当着我伯母他是不会动笔的,等她不在家或者上街去了,他才会拿出来写写。我看了好几篇,繁体古诗多些。女儿把我手中的日记拿走了,我又不好意思再问伯伯要他拿其它的本本。

    女儿用相机细细用心的拍他的作品,她每拍下的都有她的用途。搞纪实摄影这个行业嘛,就是拍摄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写照。在此处她遇上了生活少有的素材,在不久后伯伯所留下的也许将会成为经典。

    他俩平时用的都是伯母那时侯的陪嫁用具。茶杯还有那种很浅很浅的小碗,如今在生活中基本上绝迹,现在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古董极别了。摆在桌面上的黄历,书籍都是手订本,白线订制的页面。这些已经绝迹的好东西都被我们发现到了。伯伯说现在的英雄墨水毁色赶不上以前用的,他还是喜欢用毛笔写写字。我没想写他俩的故事,所以也没追问他所说的毛笔字。我也没拍几张照片。我女儿摆弄着相机,好的东西都留在了她的相机里。

图片发自App

    他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孙子一个比一个有出息。大儿幺儿媳在深圳带孙都去几年了。

  老年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跟儿女住在一起,又怕产生矛盾。老年人的生活规律与我们这一代,毕竟有些出入。现在都是修建的高楼,室内又全部是光滑的地面,老了腿脚都不算灵活,生怕地滑伤骨。他说在一边生活自在,筒陋也是一种生活。

  我说说伯母的故事吧,是伯伯那天吐露给我的。

  伯母年轻时候是他的学生。由于是师生恋,在那个年代是遭天劈、遭人白眼的。不被所有人看好,伯伯遭到了整个家族、强烈的反对。那个年代的人,谁都知道、思想有多陈旧与封建。男女牵个手都是要遭批评的,何况是自由恋爱,私定终身呢。可想而之,能够冲破世俗的观念,坚定自己的爱情观,最后走到了一起。真的是一对生死相许的苦鸳鸯。

  伯母在五十岁那年出了车祸,失去了一条腿,由于父母不看好这段恋情,尽管有几个孩子了,还是没缓和关系。伯伯只好离职,亲自近身伺候,就这样为了生计,就在路边开了一个小本经营的小店。(那时候在公路边上,建个小屋子还是没人管的)

    仅靠这个店养大了几个儿女,直到成家立业。其实四年前,他们经营的小店都拆好几次了。伯父伯母他们不想麻烦儿女就一直熬在那里。不准建房就搭个简陋的木制石绵瓦棚。公路局的看他们年纪大了,也不忍心强拆。就这样,一直维持这种简陋生计。

    伯母这么多年,也是靠着一股蛮劲和顽强的毅力而生活。一条腿半载肢一个拐杖帮衬。店里一些小件,都是靠她上街进货采购。洗衣做饭就是伯伯的任务,其实伯母拦车上车还是有点难度的,有时遇到脾气急燥的司机是不会停车的。伯母投了几次诉,公交车也就规规矩矩停靠载人了。国家政策好,残疾人有优待特权都是免费乘座。反观后人高楼大厦好几栋,什么都不缺要缺的就是缺人居住。儿孙现在都在忙事业,一年就回来那么几回,伯伯伯母完全可以安享晚年。

    唉这就是所谓的爱情的力量吧,相互取暖互相依靠,不离不弃一路走过人生风雨。

    人生七十古来稀,将近百岁老人不靠儿女,还在顽强地为了生计,忙碌着,这种信念还是值得歌颂的。

    人生匆匆几十年,不知活着为哪般。在这里,我只希望伯伯伯母在岁月中安然健康。

你可能感兴趣的:(勤俭的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