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起遗失的智慧(3):看见即疗愈——读《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有感

捡起遗失的智慧(3):看见即疗愈——读《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有感

打开《做学生喜欢的班主任》这本书,就有一种被赋能的感觉。喜欢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尤其是封面颜色的设计,整个封面有绿、白、黄、红构成。大片的绿色代表着一种希望,寓意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让每个学生看到成长的希望。大片的白色上面镶嵌着黄色和红色,白色代表学生的洁白无瑕的现状,通过金贵的黄色书桌,寓意学生的读书机会的宝贵。红色的日记本,寓意着学生年轻奔放的心态和生活。通过封面,让我看到了班主任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看到成长的希望。

阅读《做学生喜欢的班主任》这本书,能够感到李迪老师扎实的阅读功底和高超的写作水平。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和思考有这些:

在“开展有趣的班级活动”一章中,“你一定要在强硬背后显示出自己的柔弱来,这是我们女教师独天得厚的优势。你强硬的执行班规会激起学生不满,学生会欺负你,你受委屈后千万不要火冒三丈为自己辩解,同时不要掩饰自己的悲痛和委屈”。这段话让我想到身边的女教师,尤其是女班主任。她们在工作中,总是以男性特有的强势作风为榜样,喜欢压制住学生。她们没有利用好女性特有的“柔软”,而是选择了男性的“粗暴和彪悍”。她们感到累,却感觉不到教育带来的幸福。她们的教育生涯就是和学生用自己不擅长的方式作斗争,最后师生两败俱伤。作为老师,尤其是女老师,适当的在学生面前显示出柔软来,也许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柔软并不代表懦弱。正如大自然中的小草,虽柔弱,却活的更加的长久。

 “成熟的标志不是一味证明你是对的,学生是错的。而是即使在学生错的情况下,也要耐心聆听多数学生的心声,在诉说自己的委屈……只要老师看见了,他们心中的怨气也就不复存在。”做老师的时间越长,越会专制。通过这句话让我才知道,这是一种思维模式的错误。非对即错,非黑即白,这是二元所谓。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是非对即错,而应该是一种多元化的双赢思维。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以后,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能够感觉到来自老师的尊重和重视,有一种被看见的感觉。教育,就是师生双方被看见的成长过程。这是学到的一招:倾听学生,看见学生。

“因为他们没有一起经历军训时齐步走、跑步、拉歌、做游戏等活动,没有产生一个‘魂’”“企业里的团队建设,也是通过拓展训练,组织活动,来增强凝聚力的。”

原来各种班级活动就是为了让班级有‘魂’。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有了生命交织,让学生之间有了共同的浸润,让学生相互认同。班级的凝聚力不是靠说教得来,而是通过一次次共同经历的活动形成。很遗憾,仅有的一节班会课,大多数时间还是班主任对于班级的问题的评判,少数的时间也被写作业代替。通过阅读这段话,让我学到,带一个有凝聚力的班级,就必须像企业一样对学生适当的进行团建和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和生命的交织。认真备好班会,认真设计组织好活动。这是学到的第二招。

“班级活动的内容:第一类,思想教育类,包括价值观、政治立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第二类,学习指导。第三类知识拓展。第四类生活引导”“班级活动形式:模拟活动,交流活动、文艺活动、竞赛活动和辩论活动”这种分类的思想,把凌乱琐碎的班主任工作瞬间变得有条理,值得学习。这是学到的第三招。

“打造良好的班风”一章中,“教育是靠学生自己从内心生长花朵,这个过程需要阳光和雨露,不需要过分的裁剪和修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才是教育的关键。而内驱力的形成需要老师的“阳光和雨露”。阳光是什么呢?雨露又是什么呢?“一切内在,总是需要有个由外加到内化的过程。难道优秀教师的自我约束是天生吗?那也是父母、老师,在我们长期的过程中帮我们养成的。”学生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需要别人的帮助。作为老师,面对边缘学生,需要学会等待,学会耐心。非常喜欢这段话,“教育本身就是柔的艺术,是慢的艺术,是情的艺术,是有板有眼,、强弱交替的艺术,是充满了灵性的艺术,是仅仅用冰冷生硬的制度难以行进的艺术。”

“与小团伙相处”一章,“二桃杀三士”成功瓦解了小团伙, “面对小团伙捣乱时,不得已的做法,就如同一个人在患重病后,不得不用激素一样。病情固然可以用激素稳定下来,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很多老师着眼点在于稳定病情,却忽视了尽可能的降低副作用。李老师毕业后,专门的谈心,尽可能的降低对学生的伤害。这也许就是优秀班主任细节处理的比较到位。也是,优秀的班主任心目中有学生的表现。无论任何时候,尽可能的减少对于学生的伤害,这是学到的第四招。

“野蛮女生转化记”一章,“她为什么明知故犯?这次是我要研究的问题,只要搞清楚了学生的饲料,才有可能对症下药。”“这习惯是怎么养成的?是什么力量推动她一而再,再而三的打人?”面对学生问题,没有停止在表面的解决问题,而是探索问题背后的原因。用科学的态度去探索问题

,这是班主任必须有的素养。“任何一个伤口的愈合都需要时间。”没有要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等待学生变好。

读《《做学生喜欢的班主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许多做班主任工作的不足,成为了班主任路上必备的案头之书。做班主任应该如书中所写,“教学生三年,为学生想三十年,为民族想三百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捡起遗失的智慧(3):看见即疗愈——读《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