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连载:《闲话三国》(273)

第二十四回:孟德新野驻军                        元直樊城劝降(八)

      这时,刘备对两人看看,都是道家打扮,想当年徐庶帮我用六百兵杀敌曹兵三万三千,诸葛亮从九百五十个起家,烧去曹兵二十万。两个都是大本事,而且是好朋友,为什么今天见了面口都不开?

      还是让我来搭个桥梁吧:“军师,元直先生来了!”

      诸葛亮:“哪个元直?”

      刘备想,你连徐庶都不认识啦!连忙说:“便是徐元直先生。”

      诸葛亮:“在哪里?”

      徐庶想,我这么大的人,坐在你对面,难道你还看不出来吗?便接话道:“孔明兄,我在这里!”

      张飞一听,喔唷!两个人好象在抬杠!

      诸葛亮这才慢慢地睁开眼睛:“哦,元直兄,只因事务繁多,有失礼仪。但不知元直兄到此何事?”

      徐庶:“特来请教孔明兄。”

      诸葛亮:“有何下问?”

      徐庶:“百万曹兵虎视樊城,吾兄作何打算?”

      诸葛亮:“难了!”

      徐庶:“难在哪里?”

      诸葛亮:“两县子民,如之奈何!”

      徐庶:“可要多少日期?”

      诸葛亮:“非横川而不可。”

      徐庶:“多则不能承当,若横川之期,全在小弟身上。”

      诸葛亮:“费心!费心!”

      徐庶:“不妨!不妨!”

      诸葛亮:“有何良策?”

      徐庶:“珠帘倒挂。”

      诸葛亮:“妙哉!妙哉!”

      徐庶:“府上可曾齐备?”

      诸葛亮:“不能安家,焉能治国?”

      徐庶:“惭愧啊!惭愧!”

      诸葛亮:“勿怪啊!勿怪!”

      徐庶:“既然如此,徐某告辞了!”

      诸葛亮:“路上当心!恕不远送。”

      徐庶立起身来,对刘备把手一拱:“皇叔,徐某告辞了!”

      刘备立起来,一把抓住徐庶:“慢走!方才你们二人讲些什么?刘备一句也未听得明白。”

      诸葛亮:“主公,你让他走吧,我们已经谈妥了。”

      其实,两人所讲的也并不是什么“隐语”,“暗语”之类,而只能称为是“省语“或“简语”。

      即用语特别省略、简要。因为相互相互间十分了解,心照不宣,故而用不着全部讲清楚的,只要只言片语,对方就完全明白了。

      刚才先是──徐庶问孔明:百万曹兵杀来,为什么不及早转移?现在准备怎么办?

      孔明说:因为刘备要带两县百姓一起跑,我不同意,现在曹操已到新野,我们要跑也跑不掉了。

      徐庶问,那末要多少日期才可以安全撤退?

      孔明回答:“横川”,“川”字横过来,就是个“三”字。即是只要能够阻挡曹操三天,就能安全撤走了。这一句可以算是“切口”,但懂的人也是很多的。

      徐庶说:三天时间,我可以担保。

      孔明便敲钉转脚:“费心!费心!”

      徐庶包拍胸脯:“不妨!不妨!”

      孔明问:你有什么办法拖住曹操三天?

      徐庶说:我用“珠帘倒挂”之计。这是一句兵家的术语。

      孔明一听就晓得,是叫曹操派人到卧龙岗去捉他的老婆,便连声称赞:妙计!

      徐庶倒有点不放心。问孔明:你卧龙岗上可曾准备好?不要把你的老婆捉了去,我可担当不起!

      孔明说:你放心,我出山之前早就安排好的。因此讲:“不能安家,焉能治国?”

      徐庶以为孔明是在讽刺他,说他没有把家里安排好,所以母亲被曹操抓到了许昌,所以说:“惭愧啊!惭愧!”

      孔明连忙打招呼说:对不起的意思,“勿怪啊!勿怪!”

      徐庶见事情已经商量好,就起身告辞。孔明想,曹操一定派人跟你来的,你路上还要想办法去封住他们的嘴。所以对他说:“路上当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评书连载:《闲话三国》(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