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者》:你还相信你的眼睛?

视界战(台)| 未来杀姬:Anon(港)| 匿名者( 陆)| Anon

同样由《时间规划局》( In Time)导演安德鲁尼可(Andrew Niccol)所执导的《匿名者》(Anon),是再次以未来科技改变人类生活型态为主要故事主轴的发想,这次《匿名者》挑战的题材是科技网路日趋发达的情况之下,人类隐私荡然无存,此时你该接受监管,还是想办法保护自己隐私?

其实这个题材也是现今社会面对的问题,社群网路发展快速,个人资讯外泄的隐忧也时时被拿出来讨论,尽管你努力保护个资,但总是效果有限,想要当个与网路绝缘的原始人又很困难?至少在现阶段没办法找到一个平衡点的情况下,人们同时享受着网路的无远弗届,却也得面对隐私外流的风险。然而,不知道并不代表不存在,政府全面的监控早已不是新闻,不是电影对未来世界的大胆描述,而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你在意吗?

《匿名者》和导演曾执导的《时间规划局》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对未来创造了一个吸引观众的世界观,如果《时间规划局》中「当时间变成金钱」的概念,那《匿名者》就是「每个人眼中都是监视器」,但同样的两部电影都有叙事不足的毛病,给人浪费一好题材的感觉,只是到了这次《匿名者》似乎有更严重的趋势。

剧情讲述2030年的未来,所有出生的婴儿都必须在眼球装设晶片,以将每个人的视角都上传至云端保存,并供特定身份的人(政府人员或探员)随时存取,名义上是为了维持社会安宁而实行的全民监管。直到一件诡谲的案件发生,死者被杀前纪录下来的影像仅有凶手视角,而无法从受害者眼中看见凶手,这代表死者在死前的视觉被骇客入侵,也让凶手成功消失于视线中。线索指向一名无法被读取身份的女骇客,更无法从云端资料中找到她的踪迹,所以要怎么样让她绳之于法呢?

导演打造以视觉挂帅的未来世界其实道尽人类科技与本身生理上的弱点,眼见早已不能为凭,虽然机器侧录下的视角不会如人类视觉被大脑转换而产生分歧,但骇客入侵视角并不比自己脑补的视觉印象好到哪去,当人类感知被冰冷的机器操控,你还相信自己见到的是真实?这部电影创造的世界并非遥远的未来,但人们对于隐私的重视低到令人难以想像的地步,让人不禁去思考是否我们已经习惯自己的隐私被曝露?即便如此,还是有人重金请人抹去不敢让人知道的秘密,同时也让这些资料的真实性大打折扣,未来真的如电影描述是一个被科技监控的时代,到底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匿名者》整部电影走低调沉稳的复古风格,虽然以未来世界为背景,但主要特效着重于人的视角,所有科技幻化于眼前,读取纪录档、骇入他人视角进行监视,甚至密码锁开门、驾驶汽车、拨电话、传档案都没有外来的科技载具辅助,就如同心里所想即在眼前出现,连需要提供的资讯都以AR(扩增实境)的方式出现在视线中,看上去很高科技,这等于是人的感知与视线,来控制实体物件的概念,实际上却是以一种看似虚幻实际平实的呈现方式,相当特别。

电影的前半段步调缓慢到令人不耐烦,除了视角的呈现并没有其他的炫技效果,从中半段开始骇入他人视角的情节后,让人开始产生一丝惊奇,为了强化人的视觉效果,所以很多镜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呈现,包括杀人与性爱画面,相信导演是想带出更多视觉信任的讯息,还一直在片中强调视觉的可信,你不相信你看到的,你还相信什么?反讽意味浓厚。

导演确实在视觉上下了些功夫,其中也看到不少巧思,但跟《时间规划局》有类似的问题,就是剧情的概念是吸引人的,但剧情本身的不够严谨、背景设定存在缺失,凶手动机不明,最后结局也缺乏说服力,有点为了说故事而说故事之感,沉闷有余而精彩不足。《匿名者》这样的呈现方式让这部电影的娱乐性稍低,在剧情差强人意之下,偶有惊喜的情节成了少数的亮点。

最后总不免探讨对于隐私的辨证,男主角身为探员,自然赞成全面监控的执法方式,不过前半段的男主角的选择性执法也些许争议,虽然科技提升办案效率,但执法的决定权不应在执法者身上。当所有人曝露于网路上时,刻意的隐藏自己反倒更引人注意,此番话即是站在政府的角度说出这样的监控是为你好,为了我们有更安全的环境。类似的概念在现今日益严格的机场安检相似,早有安检的尺度涉及个人隐私的争议,但为了飞航安全,多数乘客都愿意接受,是否代表民众对于未来隐私保护的观念也将越来越薄弱?女主角则是站在反对立场,就如同因隐私问题不加入脸书(facebook),也不用信用卡的人,但她回答只是不想被看到,随即又用高超的骇客技巧消失在男主角眼前,等于什么结果也没有,反倒充斥着隔靴搔痒的感觉,这时就反而怀念起《时间规划局》那令人畅快淋漓的结局。

你可能感兴趣的:(《匿名者》:你还相信你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