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的烟火气息】

端午节期间,没有读专业书,就想轻松一下,挑了书架上早就买过的《人世间》,我也是在这部剧大火的时候,才知道有这么一部小说,这部剧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也读到了很多人写的关于自己的“人世间”的故事。这部小说分为上中下三部,每部小说400页左右,两天时间我一口气读完了上部,情节说不上有多吸引人,但是梁晓声的语言平实、质朴,故事情节也没有太多的大波澜,但是里面又有着很多富有人情味的小故事,就像闻一本有着淡淡霉味的旧书,虽然时间和空间上让人觉得有距离感,但是那种熟悉的气味儿却一下子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总之这是一本读起来轻松慰藉的书。书中很明显主角是那个在家里并不受重视,且被哥哥姐姐和父亲统一认为不那么聪明不那么先进的周秉昆,作为家里的老疙瘩,哥哥姐姐们始终不放心他,父亲也不那么看好他,只有母亲一直把他当作一直长不大的老疙瘩疼爱。但是在那个特殊时代里,他以人们难以发觉的方式快速地成长,看似老实忠厚的秉坤渐渐地长成一个成熟稳重的男人,在姐姐姐夫出现意外,父亲和哥哥都远在他乡,母亲也因为姐姐的事情成为植物人的情况下迅速地做出决定,支撑起整个家庭。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周秉昆母亲这个角色,她是这个故事中最有人间烟火气的人,她的心里始终有一种自己的道德准则,作为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她那种热情的、富有个人魅力的、独特的做事风格让她成为一个让人感觉最温暖的人。在这部小说里最让我有感触的就是她的这番话:在咱们民间,大事要讲大道理。大道理须在人心这杆秤经得住一称,至于小事上,那些小道理不求非讲得多么科学,比如每年三十晚上,都把旧灶王爷相给烧了,不是烧灶王爷本身,是送他借着火势上天庭。

中国人就是这样,他们自古并不是按照法律的行为准则来衡量事情,他们心中都有着一种富有人情味儿的道德行为准则,他们同情弱小,团结邻里,热心肠,又容易心软。就是这样的人民大众组成了我们这个富有人情味儿的社会。

书中还要一段话让我很难忘:所谓人生原本便是一个怎么办接着一个怎么办无休止的过程,正如自己和朋友们都不知拿各自目前的处境怎么办好,也不能排忧解难的互相启发怎么办好,更不知长此以往今后该怎么办。我好像一直困顿于不知怎么办的处境之中,每天思考“怎么办”的问题却又一无所获,焦虑的情绪一直充斥在我的脑海里,让我静不下心思考、做事。读到这段话之后我才释怀:人生无非是一个“怎么办”接着“怎么办”无休无止的过程,所以焦虑无用,只需要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脚踏实地地把当下的事情做好就行,焦虑只会羁绊住我行进的脚步,扰乱我的思考能力。从这点上说,我感激自己能读到这本书。


在这部小说里,充斥着动乱时期的政治斗争,而梁晓声通过这部小说也告诉人们:政治的桃子再鲜再大,看上去再易于摘取,那也断非每一个想摘的人都能称心如意。投机之“机”属于玄机,瞬息万变,寻常人难以掌握其中奥妙,常常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有的人青云直上也是连自己都根本没有想到的,一旦进入角色,命运之舟也就只能任由大风大浪抛掷,自己根本驾驭不了。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投机需要有大投资家的胆识与谋略。

政治是一件劳心劳力又十分危险的事情,想要做好非常考验一个人的综合实力。很多人渴望权利可又鄙视权力,大概齐是因为能力配不上野心之后的酸葡萄心理,权力是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上最能鼓动人心的东西之一了吧,拥有了权力就意味着拥有了特权,拥有了名利和地位。面对这样的诱惑谁又不能不心动呢?但是我们始终不能忘记高回报的东西一定也意味着高风险,所有的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有些东西想要触碰一定要先定为好自己角色,认准自己的实力,不能只顾低头奋斗而忘记抬头看路,更不能高估自己的实力,迷失在奋力向上爬的路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世间的烟火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