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

                  保山135胡晓娇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教材第21~2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教具准备:

“洋葱教学视频”、课件PPT、硬币一枚(1分、2分或5分的),磁卡一张(电话卡、商店积分卡或储蓄卡),学生尺,曲别针,铅笔盒,数学书,铅笔或签字笔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观看“洋葱教学”视频。

3.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毫米(mm)。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

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提问: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位于厘米间的1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mm)。

2.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尺子,从尺子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10个)?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的长度,长度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

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硬币、磁卡、钥匙等)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用毫米作单位计量的。(电脑演示:①自动铅笔、签字笔标志0.5 mm、0.7 mm等;②天气预报,今日降雨量达到了多少毫米。)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

第1题:2 8 4 2

第2题:略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尺子上每1厘米长度都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

你可能感兴趣的:(《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