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场故事1 -- 我是新人的那些年

最近公司由于业务拓展的原因,新招了一大批刚刚毕业的应届生。走在公司里,迎面走来一张稚气又朝气蓬勃的脸,不由得回忆起我当新人的那些年。

细想一下这已经是我工作的第七年了。七年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但足够让我对过去的经历做一个回顾总结。

我刚毕业的时候,可以说是误打误撞进入了这个领域。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我身边的同事多数入职前就有了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相比之下,我就是一个纯菜鸟了。由于我毕业的专业和工作内容差距较大,刚入行的时候每天脑袋里有一万个为什么,同样的问题问不同的师傅,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众口不一,知识系统零零碎碎。另外由于我的学历较高,入职的时候公司给的薪资级别是偏上的,外企公司虽说要对薪资待遇保密,但有经验的老员工总是有各种途径知道你的信息。菜鸟的经历却有偏上的薪资,这让我在最初的半年收到了不少的困扰,每当工作中遇到什么难题,有心的同事就会拿学历级别说事,大概直到半年之后我完全胜任工作之后,同事们才渐渐忘记了我学历这件事,并且用专业的态度和我交流。这让我领悟到第一个职场道理,什么样的能力配什么样的待遇,想要服众,还是要用能力说话。

职场就像一个小小的江湖,波澜不惊却又暗流涌动。老板的某一句不经意的话,偶然听隔壁部门传出来的一则消息,都会引发大家茶余饭后的大讨论。更不要说每年年底的绩效考核了。逐条列出这一年的业绩,和自己过去比,和组内其他人比,和整个部门的人比。虽然最终的结果总是只有极少数人能如愿晋升,绝大部分人都只能拿着平均的评价,卯足了劲准备着来年再接再厉。但依然,在等待考核结果的那一周里,每个人都边忐忑边期待。我遇到的第二个职场难题是,为什么每一年老板都对我说,今年做的很好,可最终那个晋升的人却不是我呢?

职场论资排辈向来是存在的,尤其当你是一个小新人的时候,老板都会有意让你多磨练一段时间。说是磨练,其实就是等前辈先评上,可以说是职场的一个潜规则,越是大的公司这种论资排辈可能越明显。所以新人如果要想比同级人更快的晋升,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种努力不是说要多加班多熬时间,聪明的老板一眼看出你是在真做事还是在熬时间。努力是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之余,看自己能为团队多做什么,毕竟,完成本职工作是分内之事,而为团队额外做的事情才是区分出你和同级人的关键所在。这个道理我直到入职3年之后才领悟,可以说是相当迟钝了我。

领悟了这个道理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时间和工作安排,发现我一直都在做份内的事情而已。这样即使出色完成了,也得到了很多的嘉奖,对于老板来说我只是“胜任“,离“杰出“还有一段距离。此后,我开始关注,我能为团队做什么,并且让团队看到我做的事情。作出这个改变之后,很快我就得到了非常积极的反馈,并很快得到了晋升。

现在作为一个leader,我也带很多新人。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刚离开学校走向职场小新人,有着类似的教育背景和经历,刚入职的时候可以说是大家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可是一段时间之后,大家的差距就渐渐拉开了。有的人不断挑战自己,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而有的人则安于现状止步不前。不超过一年的时间工作的面貌专业度给人已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层次。

我带过一个女孩子,研究生毕业,不算特别机灵,同样的事情教她大概要重复两到三遍才能听明白,可以说资质相当一般了。最要命的是她对安排的任务总是意见很多,口头禅就是,那不是我的工作,那时谁谁的事情。遇到别的工作部门过来寻求帮助,更是爱理不理,让我一度非常失望。后来找她语重心长的谈了很久,给她指出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我们的期望值,她才做出相应的改变。初入职场,遇到一个教导型的老板自然是幸运的,但如果你的老板是以结果为唯一导向的,恐怕自己什么时候被进入黑名单的都不知道。

作为一个职场新人,认真对待每一个任务,只要不是端茶倒水打扫卫生之内的工作,你都没有借口say no。每一个任务的完成都是对你工作技能的一个提升

绝大部分人的一生经历最长时间的就是我们的职场,读书教育大概是十年,一个普通人从25岁左右进入职场到退休大概需要四十年的时间。如何让自己的职场经历更丰富,让自己过的更充实,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价值,可能是我们整个职业生涯的命题。而做好职场新人就是第一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职场故事1 -- 我是新人的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