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的最好三年,我却在等待机会

“我用最好的年华,做了一个梦,梦里有戈多,也有泡沫,终究泡沫会碎,戈多不会来。”

—共鸣社区的精选文章— 


毕业至今已经8年了,但时常脑海会涌现出自己当初对待职业及机会的选择,想想仍然是五味杂陈。因为有些事,刻骨铭心,你永远不可能释怀。

记得大学期间,时常会思考人生,写诗、写散文,大多是对人生的思考,如有力拔山兮气吞山河的气概,六和之力为我独尊的自负。

现在想想真可笑,当初自己太嫩,现实太杂,书本知识只是我对世界感知的一小部分,以为掌握了人生真谛,其实只是自我聊慰而已。

我憧憬着以后在职场中的大展宏图,却未曾料到自己处处碰壁,用最好的三年青春在等待一个在家人、亲戚、朋友看来最完美的国企工作。但,结果却是我用最好的年华,做了一个梦,梦里有戈多,也有泡沫,终究泡沫会碎,戈多不会来。

大四上半年,学业课程已基本结束,考研or实习,我选择实习,而且已经找好了离家近的乡村学校,以后当一名人民教师。

正在这时候,父母一个改变我职业规划的电话拨了出去,他们打给了我的表哥,说了我去学校实习的事,得到的答案是“去啥学校,我安排一下,直接去我之前呆的地方,正好那边也缺人,以后毕业了我安排下直接过去上班。”

表哥所在的单位是本省最有实力的国企,而他经过多年的历练已由子公司办公室主任升职成为集团采购部的负责人。第二天,我就得到通知,表哥已打好招呼,让我准备下过去报到。

四个月的实习期,我很勤奋地去做事,学校学到的东西毕竟只是理论,实践起来还是有些水土不服,遇到疑惑我向别人请教,而且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还曾代表子公司去参加了集团组织的XX杯英语演讲大赛。

实际上,大学里虽然自诩词汇量还可以,但英语口语只能说是“my english is poor”“just a little”。何况也没有胆量或经历公然上台面对众人演讲过,而那时,为了留在那里,为了未来,我真的是拼了。

很快,实习期结束了,也到了准备毕业论文的时间,同学们也在讨论毕业后何去何从,相互交流着实习的成果。

他们也羡慕我有一个表哥,能帮忙安排工作,而我也对表哥寄予了平生以来最高的期望,没有之一。

6月,我们毕业了。

同学们都卷铺盖回家、各奔前程去了。而我内心却担心起来,工作何时能落地。父母也成为我与表哥之间的传声筒,父母每给表哥打一次电话,表哥一直在说别担心,最近在忙,有时间安排。

有一次主动打过来说让父母准备点大米和三千块钱给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送过去。父母积极响应,很快便将这事办妥了。随后,父母与我也开始了数次漫长的等待。

“材料提交上去了,还没有结果,再等等!”“别着急,再等等!”“最近忙,我再问问!”“那个岗位招了个集团领导的亲戚,我再想想其他办法!”

“今年年底有招工考试,不进机关了,先从技术工干起,你报考试试!”“现在开始校招了,对社会招聘的岗位和名额越来越少,你先干着,有机会我通知你!”……

表哥一次次的推脱,始终给我们期望,却也带来接二连三的失望。

从小没主见的我,听命于家长的安排,在父母看来“我在外面干也始终是临时的,不长远,还是进国企好,有保障。”毕业后的三年里,我在生于斯、长于斯、学于斯、业于斯的首府与地级市间徘徊着,也积极与父母队形保持一致——等待。总想先找个事做着,根本没想到长远地干着。

万一哪天表哥那边有信了呢?我如此阿Q地安慰着自己。

就这样我混混沌沌地过了三年,且所从事工作基本上不需要任何学历,只需要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出点力气就可以了,哪怕你是讷言敏行。

本科学历不仅没能锦上添花,反而却成为一次次打脸的哈哈镜。我笑谈命运不公,但却知道自己的宿命不该如此。

起而反抗乎?一定的,历史上多数的起义,不都是底层人士不满上层的昏庸、压迫而起身造反的么?! 

我狠狠地撂下了一句:“以后即使给我找上,我也不干!”我把这句话抛给了母亲,回想起当初母亲的无可奈何,表情僵直,我知道我说这句话的分量,因为在他们看来从小到大听话、懂事的我叛逆了。

不曾想,这次之后我背井离乡来到了从小到大梦寐以求的圣地,帝都北京,开始了对于自己、对于家人、对于那些喜欢背后看人笑话、嚼舌根的乡里乡亲的“报复”。

眼不见为净。

三年的荒废,使我在北京的漂泊步履维艰,拿不出像样的工作经验,面对211/985学府的求职者,二本的我没有任何的竞争力。

从小固化的思维模式,而且长期的信息闭塞成为了我面试、就业的一道道难以越过的鸿沟。投递的文职岗位,一一石沉大海,接到的却是电话销售、保险销售的岗位工作,将我一次次推向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回家,背负骂名,继续漂泊,迟迟得不到心仪的工作机会。

自己就像一个失去了导航仪的大船,飘荡在一望无边的海面上,没有方向,仅仅借助风力推向未知的岸边,彼时,别人的建议都能成为一颗拯救我的救命稻草。

几个月过去了,终于有一家杂志社通知我面试了,我拿着大学时候的作品,实习期间的工作成绩,故作职场老人的镇定,表现出对文职工作的热爱,对所从事行业的喜欢,与执行总编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对话,而后又与总编进行了半个小时的交流。

结果如我所愿,我第二天就入职了,虽然薪资只有3500,但却近乎在老家的两倍。后来的后来,我虽然换了几份工作,薪资也翻了几番,但始终没有离开自己喜欢的职业。

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等待工作机会的三年,也成为我砥砺自己成长的三年,因为,错过了,就回不来了,唯有用其他的时间去弥补你欠下的,不管是心灵创伤还是回忆空白。

共鸣社区 数十万青年人心路打卡之地

作者:木圭

插画师:young for you

来源:共鸣社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共鸣社区(gogmin)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毕业后的最好三年,我却在等待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