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关于禅定的知识~

禅定,并非是如我们所想象的,盘腿坐在蒲团上分毫不动,而是指修学者在听闻大乘佛法之后,生起了极大信心,以这种信心为引导,将佛法的认识和思考完全贯彻在我们的行持上,并以此观察我们内心的烦恼,以及通过这种烦恼所引发的种种错误的行为。

这种用佛法观察自己起心动念的方法就是禅修最初的状态。

当然,要彻底根除烦恼,就必须做到禅定:住所缘境时,心不散乱。

要知道,只有依靠这种内心不为外境所动、唯有安住正法的禅定,第八阿赖耶识的善种子的势力才会极为强盛,乃至于从根本上扭转凡夫对于世界、对于“我”的看法。

这种次第增进的禅定,又被称为静虑,主要分为三品:

第一,安住禅定:

由于我们的心不安定,虽然会关注外境的变化,却很少观察内心种种念头的起落,所以这一阶段的禅修,就是专注于观察自己的内心,看一看自己内心的念头从何处来、往何处去、又如何呈现等等。

第二,引发禅定:

由于一切的神通之力是不可能凭空产生的,需要通过禅定境界的观察和运用,才能显现,所以在禅定到一定境界后,修学者会对世界的组成有了更确切的认知,自然也可以随外物的变化而变化,甚至产生“无中生有”“知晓过去未来之因缘”的神通,因此这个阶段的禅定,引发了神通,所以被称为引发静虑。

第三,办事禅定:

即是能够以此禅定、神通之力,利益且众生,所以为众生成办解脱之大事。

这一阶段的禅定,已经不仅仅是具备神通,而是能够了知一切众生的不同因缘,并以种种对治的法门专门去教导、引导修学佛法。

当然,现阶段的众生很难立即获得神通、智慧之力,但依然可以通过静坐思维,来控制内心的宁静。

作为佛教徒,一方面要积极在这种内心的宁静中得到法喜,另一方面要警惕自己贪着于这种法喜,必须要更为精进地思维,求证更高品阶的禅定,乃至于智慧。

所以,禅修本质上是为智慧的生起和慈悲的运用作为服务的,如果只是单纯的禅修,纵然获得一切舒适,却难以在根本上解决烦恼的生起。

范成大的诗中,说众生知晓一切成空,却难以做到不去贪求,其原因就是缺少禅修中观察自己内心念头的过程。

不了解自己,自然也就无法克制自己的烦恼。

一般来说,禅定未必会引发智慧,但是若想要生起智慧,就必须要在禅定中以清净心观察,所以古人说“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便是提醒我们常常观察自己,让自己安住在佛法正见中,这样才能让自己得到佛法的利益。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关于禅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