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们共读林清玄散文有感
文/姚磊
和七年级的孩子们一起读林清玄的散文。
一周后,一个孩子捧着书忧心忡忡跟我说:“老师,我阅读的批注做得很少啊。”
“为什么呢,能跟老师说说原因吗?”我接过孩子的书,仔细地翻了翻,果然批注的很少,只是很多语段都画了线。
“噢,老师,你是讲过如何去批注阅读,当时我是听明白了,就是在读的过程中吧,我发现作者描述的事情有的能懂有的很难理解,而作者表达的道理好像就更深奥了,就是感觉很玄妙的那种。你看,这些,这些,标记的地方,都挺让人感动的,就是表达不出原因,无法下笔批注,总不能就批注一个‘感动’的词吧!”孩子一股脑地把她的困惑全掏了出来。
顺着孩子翻页指出的地方,跳出了一些被画了线的句子:
“我想到,人世间的波折其实也和果树一样。有时候我们面临冬天的肃杀,却还要被剪去枝丫,甚至流下了心里的汁液。那些懦弱的人,就不能等到春天,只有永远保持春天的心情等待发芽的人,才能勇敢地过冬,才能在流血之后还能满树繁叶,然后结出比剪枝以前更好的果实。”
“多年以来,我心中时常浮现出那两株枯死的水蜜桃树,尤其是受到无情的波折与打击时,那两株原本无关紧要的桃树,它们的枯枝就像两座生铁的雕塑,从我的心房中撑举出来,我对自己说:‘跨过去,春天不远了,我永远不要失去发芽的心情。’果然,我就不会被冬寒与剪枝击败,虽然有时静夜想想,也会黯然流下泪来,但那些泪,在一个新的春天来临时,往往成为最好的肥料。”
“一直到现在,我只要想起中学生活,王雨苍老师那高大的身影、红润的双颊就会在眼前浮现,想到他最常对我说的:‘你一定会成功的,不要自暴自弃呀!’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王老师寻找的沧海遗珠,但我知道好老师正如同悬崖边的树,能挡住那些失足坠落的学生。
现在时空远隔了,老师的灵魂已远,但我反复看到最陡峭的悬崖边,还长着翠绿的大树。”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
我默然地合上了书本,指着一张凳子,示意孩子坐下来。
“这样吧,孩子,老师给你讲一个故事,听完之后,也许你就豁然开朗了。”看着孩子疑惑而又期待的眼神,我想了想,就开始了:
“二十多年前吧,确切点说,应该是快接近三十年前了。
一个女孩子,在暑假开学后,升入了初中,正是和你们一样的年龄,十一二岁。女孩的家在乡间小村里,离镇上的初中很远,那时候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女孩子从小就没了父亲,家里很穷,母亲一天到晚地劳作也买不起自行车,即便能买一个旧的,来回上学也要花很长时间,而且还要上灯课(晚自习),黑灯瞎火的,十几里的路,平时根本没办法回家,女孩自然就住校了。
当时,村里上初中的孩子很少,镇里的孩子都不需要住宿,所以学校就把一间废弃的教室隔成三间小宿舍,女孩住其中的一间。毕竟,女孩还小啊,刚离开家,夜晚一个人回到孤寂陌生的宿舍,心里十分害怕。起初,女孩都整夜开着灯,不敢睡,直到支撑不住了,才昏昏沉沉地睡去。终于有一天,女孩的情况被班主任发现了。原因是女孩在上课时打盹了,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里问话。当女孩战战兢兢地说出这种恐惧时,她看到她的班主任,这位也有个十来岁女儿的妈妈流下了眼泪。
从那以后,女孩下灯课回宿舍,老远就能看到宿舍的灯亮着,并且总能在宿舍的桌子上发现一些小零食,几块饼干或者是几块糖,有时是一把瓜子,一个桔子什么的,从没落空。冬天的时候,女孩甚至发现总是有一暖壶热水躲在宿舍的门后。女孩的心暖暖的,感动驱走了恐惧,她知道是谁提前来过,她想落泪。
斗转星移,一晃快三十年了。女孩早已为人母,并且是一所星级学校的优秀教师了。每一年的春节时,总能在她的朋友圈里看到一张温馨的合影。照片上,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坐在椅子上,眼角堆满了笑容,皱纹里尽是慈爱和从容,那是她当年的班主任。女孩和她高大帅气的儿子分别站在两边,她分明有当年班主任的模样了。女孩现在一直当班主任,班里有好多她照顾的“闺女”,有的孩子在课后忍不住就叫她娘,亦师亦母。
‘我们看重的就是你的那份教育情怀!’这是女孩被评为‘卓越教师’时,领导给出的一个重要理由。”
“孩子,你看,好老师不光是悬崖边的一棵树,她还能化为梯子,助人攀向更高峰,树越大越茂盛,人攀得越高越远,一代代传递下去,生生不息。我们都会反复看到悬崖边那棵翠绿的大树。”
孩子点点头,若有所悟。
“故事还没有结束。
一年前,将近不惑之年的女孩因为生活的需要,离开了她工作近二十年的学校。她在那个学校结婚生子,为教学为管理流过汗,淌过泪,熬过夜,忍过饿,呕心沥血,奉献了最好的年华,也收获了满满的成绩和佼佼的荣誉。那学校那地方也就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
乍到这所新学校,她感觉自己就像一棵被连根拔起的大树,失去了扎根的土地,无着无落,畏风畏雨,孤独失群,就像教学楼前新移植的花木。不,新移植的花木都有三个桩子稳定扶持,她什么都没有,她就是自己的篱笆。
在新学校,这是一栋新教学楼,那些花木都是秋天的时候移植来的,对于这所学校来说,和她一样是新来的。所有的花木都被修剪得光秃秃的,伤口仰望着天空,根本分不出身份。根被牢牢地固定在泥土里,被逼迫着重新扎下发芽。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它们还是悄然无息。天气渐渐冷了,她开始为那些花木担心,是不是不会成活了呢?当隆冬呼啸来临,她一度认为,来年这些花木只能当柴烧了,想到这里,她的心也被寒风刺透了,风干了。有那么一段时间,每天只要闲下来,她只想掉泪。
严冬终于过去了,大部分花木并没有死于‘伤’‘寒’。当第一缕春风拂过,她走出教学楼,惊讶地发现,那些花木不知道什么时候萌发了细小的新芽,那新芽不是一叶两叶,而是千株万株,凡是被修剪过的枝干上都冒出很多小小的芽,那些几乎枯死的花木上好像洒满了粉红色的小珍珠。啊,原来这是一片海棠!
她在花树前受到了深深的感动,好像也感觉到了那种发芽的心情,那是一种春天的心情,那是一种重生的心情。
海棠发芽了,海棠一树树地花开了,不再年轻的女孩又做了班主任。她带领孩子们参加各种竞赛,带孩子们跑操,带孩子们唱歌,带孩子们读书,带孩子们研学……她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当年,正在发芽,正在开花,正在成长,正在收获,她再也没有想哭的感觉了,也没有时间哭了。”
孩子的眼睛亮亮的,喃喃地说:“老师,我想知道,这个女孩是你吗?”
我没有回答孩子,只是在她的书上写下了两段话: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杨绛先生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孩子,你只负责感动,剩下的交给岁月吧!
就像大师远去了,我们对“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这句话的理解,就从明白到懂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