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二)母亲的“小气”让我学会节俭

母亲是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人,苦难是他们这一辈人最深刻的记忆。


外公是个泥瓦匠,在农村还算得上是个手艺人,略微比普通人手头要宽裕一点。

母亲七岁之前还算幸福,家里只有她和一个舅舅,但是很不幸的是在她七岁那年,我那可怜的舅舅得了一种病,高烧不退,抽搐而死。

我的外婆心碎不已,一直哭,最后把眼睛也哭瞎了。外公要忙着外面赚钱养家,家里的重担自然就落到妈妈幼小的肩上。

后来外公抱养了一个儿子,自然照顾这个“弟弟”的任务也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母亲的身上。

那个年代,全国人民都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母亲虽年幼,除了要照顾家里外,还需要去生产队做一些捡谷子、放牛之类的活挣一些微薄的工分。


也许是经历过这些生活的磨难,母亲分外节约,以至于都到了小气的地步。每次吃饭从不允许我们留碗底,实在吃不下的母亲总是毫不嫌弃地吃下我们的剩饭。

在我小的时候整体社会条件都好了很多,我们也可以吃到一些零食,当然饼干之类的还是比较少,主要是自家做的小零食为主,比如红薯干、糯米做的炸果......

哪个小孩子不贪吃呢?哪个小孩子又对零食有抵抗力呢?

幸好那时候有一些小贩会去到村里加工零食,我们可以拿自家的大米给他们加工,类似米泡,米卷一类的,虽然还是大米做的,但是变换了制作方式我们还是吃的很满足。

每次有小贩来村里,其他人家基本都会或多或少的加工一点这些零食,反正大米是自家自产的,就只出几块钱的加工费而已。

母亲很少去加工,认为不该费那几块钱,哪几块钱可以买好些盐或肥皂,解决生活必需之用。


有一次我苦苦哀求母亲去加工一些米卷,母亲就是不同意,还说:“女孩子要过第二家,不能好吃......”我看着小伙伴津津有味的吃着米卷,心里别提有多难过和沮丧了。

我满心委屈地跑到父亲那里哭诉,最终还是父亲带着我去做了米卷。我心里暗暗地怨恨母亲太小气,父亲也劝母亲不要让我太眼馋别人的东西。

其实我们家在村里还算得上有点小钱的,父亲在开合作社(类似于现在的小超市),手头稍微比别人家活泛,怎么母亲就那么抠门呢?

上五年级之后我们要住宿,每个星期家里会给两块钱的零花钱,母亲总是嘱咐:“不该花的钱不要花,要节约!”每次给钱都会说,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母亲的语调和表情。

也不知道是母亲教导的作用还是我很懂事,有时候一周下来,真的没有花一分钱。


现在我形成了不吃零食的习惯,吃的最多的就是水果,其他的零食几乎不买,我也在无意之中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反倒是现在每次回家,母亲会提前买一些零食备着,说是给我吃,但是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贪吃的小女孩了,已经没有想吃零食的欲望了。

说来也真是可笑,我拼命想吃零食的时候母亲死活不肯,我不想吃的时候母亲反倒一个劲儿地劝我尝尝。

因为母亲的教诲,以至于现在的我也学会了节俭。不随意买一些不必要的物件,也不存在那种因为小时候物资太匮乏导致现在拼命补偿自己的心态。

感谢母亲让我学会了终生受益的好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母亲(二)母亲的“小气”让我学会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