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婆婆同住的日常
前段时间,婆婆不慎摔伤了手臂需要修养一个月。公公不会做菜。为方便照顾两位老人。丈夫与应丽商量先搬回家居住。
刚回家住婆婆对小两口热情有佳,一会夸儿媳懂事,做菜可口,一会说儿子孝顺,知道心疼自己。
在家住了半个月,婆婆忍不住对应丽指手画脚。在儿子面前叨唠儿媳化妆台上瓶瓶罐罐那么多了,咋还快递不断,这得花多少钱。
儿子跟老人解释:花不了多少钱,有些东西是搞活动买的,卖家还送了不少东西。而且每样东西都有不同的功效。这些东西可以用一年。
但老人家还是不能理解,觉得涂个大宝就行了,她们那个年代都是这么过来的,不也都好好的。
“妈,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活法。您儿媳花不了多少钱。”听儿子这么说,老人家心里气结。自己不都是为了他吗?现在这时节,能省一点是一点,他到好,还胳膊肘往外拐。
婆婆与应丽有正面冲突那天,窗外雷雨大作,应丽加班到晚上10点钟才回家。
吃了外卖的婆婆心里有气,一直在客厅等儿媳和儿子回来。听到开门声,老人家阴阳怪气地开口:呦,大忙人回来了呀。有些人活的就是精贵,下点雨还要别人接。咋,迷糊了眼找不到回家路啦。
丈夫揉揉应丽的肩膀,让她先进屋。应丽回屋后还能听到婆婆大声吼叫。
“妈,你也不用这么大声,有什么话,你跟我说就行了。”
老人见儿子态度冷淡,气呼呼地坐到沙发。“您对小丽有什么不满的,人家好好地没招你惹你,您冲她发什么火?”
听儿子这么说,老人开始巴拉巴拉地掉眼泪。
“我心疼你还心疼错了。大晚上的,你开车出去我不担心吗?磕着碰着,有个好歹的,我跟你爸怎么办?”
“妈,您儿媳大晚上还在加班,饭都没吃一口,下这么大雨,我不去接她,她怎么回来?您看这天气能打得到车吗?我知道您心疼我,但小丽不是外人,她是您媳妇也是自家人。”
许是觉得儿子说的有道理,亦或是老人累了。老人只静静地坐着没有吱声。儿子开口打破了平静:“妈,我看您的手也好得差不多了。我和小丽就搬回去住了。”
一听儿子说要搬走,老人心慌了。立马表态“我以后一定好好对小丽,不说她了。”
“妈,我们两家离得很近,以后周末休息我们还是会回这边住,您不用担心。”
老人盯着儿子厉声质问:“是不是小丽撺掇的你?”
“妈,你想什么呢?小丽什么都没说。我就想让她下班回家过的舒坦些。”老人噌地一下站起来,回了自己屋,开始跟丈夫诉苦。
第二天晚上,儿子跟儿媳没有回来。老人心里不太好受,早早地躺到了床上。好好的生活,被自己作没了。老人在心里叹了口气。
到了周末老人眼巴巴地盼着小两口回来。老伴要给儿子打个电话,被老人制止了,她拉不下这个脸。
晚饭前,接到儿子的电话,让老人不用准备晚餐,小丽给他们做了排骨汤。听儿子这么说,老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婆媳之间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只要儿子在中间调节。婆婆一般也不会为难儿媳。但很多时候儿子要么不作为,要么想当和事佬,两边和稀泥,结果让矛盾越积越大。
这在与婆婆的这场战争中,小丽一直没有说什么。是老公明确的婆婆表态站着她这边,让婆婆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明白儿媳对儿子的重要性。自己让儿媳过不舒坦,归根到底是让儿子难过。看着儿子的面上,老人家也不想为难儿媳。
时代不同了,各有各的过法。只要他们能常回来,心里有他们老两口,自己还有什么其他要求呢。
而儿子,在矛盾激化前果断采取分开住的办法,虽一时少了母亲的心。但母子之间有没有隔夜仇。母亲冷静下来,也会明白自己苦心。搬走仍时常回家小住,用行动告诉她,自己不是有了媳妇忘了娘的人。
而小丽呢?因为老公的袒护与老公关系更好了。也没有因为婆婆的一时刁难,对婆婆不理不睬。分开之后,他们一大家子的关系开始越来越好。大家更珍惜在一起的日子,对彼此也更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