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罗永浩写给俞敏洪的求职信《不适合以常理判断》

    3个金句:

      1.我认真地考虑自己可能即将结束的生命里有什么未了的心愿,结果发现只有减肥。

(作为一枚胖子,听到减肥两个字,就有一种天生自带默契的欢喜,忍不住摘录了这句话,因为减肥也一直是我的心愿。)

        2.  但是我不知道我的毅力应该用来做什么,末日虽然没有来,但是新世纪来了,30岁也快来了,这真是一件让人坐立不安的事情。

(又再一次达到了心灵的契合,其实我也算是一个有毅力的人,而且也对快邻近30岁的年纪感到了一丝恐慌,我喜欢这句话的原因,是让我想到了另外一句话,我所喜欢的,真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的苦涩叹息,我只想拥有它,才让自己相信喜欢你。)

        3.令人难堪的是做过的所有这些都没有让我“有点钱”,实际上,和共同挣扎过的大部分朋友们比起来,我还要庆幸我至少没有赔钱。

(这些可能会是痛苦的经历,却被作者笑着说出了口,有种世界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的豁达。也感觉作者的轻松幽默和乐观豁达,在那些难堪的回忆里仍保留不灭的希望。)

       

图片发自App

        3个段落:

        在吉林省延吉市读初中时,因为生性狷介,很早就放弃了一些当时我讨厌的主课,比如代数、化学、英文,后来只好靠走关系才进了当地最好的一所高中,这也是 我刚正不阿的三十来年里比较罕见的一个污点。因为我和我国教育制度格格不入又不肯妥协,1989年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就主动退学了。有时候我想其实我远比那些浑浑噩噩地从小学读到硕士博士的人更渴望高等教育,我们都知道钱钟书进清华的时候数学是零分(后来经证实其实是15分),卢冀野入东南大学的时候也是数学零分,臧克家去山东国立青岛大学的时候也是差不多的情况。今天的大学校长们有这样的胸襟吗?当然,发现自己文章写的不如钱钟书是多年后的事情了,还好终于发现了。

      旧历新年的时候,因为不确定是不是需要大学文凭才行,我试着写了一封应聘信给俞老师,提到我只有高中文凭,结果得到的答复是欢迎来面试,除了感激我还能说什么呢?我是说即便没有文凭不行我还是会来新东方做教师的,但是可能不得不伪造证件,作为一个比大多数人都更有原则、以知识分子自诩的人,如果可能,我还是希望不搞这些虚假的东西,俞校长的开明使得我不必去做大违我的本性和原则的事情,得以保持了人格的完整,这是我时常感念的。

        我想我多半看起来像是个怪物,高中毕业,不敢考数学,居然要来做教师。但是我到新东方应聘不是来做教师的,我是来做优秀教师的,所以不适合以常理判断。即使新东方的声誉和报酬使得它从来都不缺教师,我也知道优秀的教师永远都是不嫌多的,如果新东方从来都不缺优秀教师,那么我也知道更优秀的教师从来都是新东方迫切需要的。

图片发自App


浅浅的思考:   

      通篇文章语音都是幽默而有趣的,烘托出一个能写能说的作者形象,很符合新东方英语教师的定位。摘录的第一段位于文章前部份,第三段位于倒数第二段,这两段首尾呼应,又各有特点。

        第一段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用了“生性狷介”这样新颖词汇,成功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又举了钱钟书,臧克家等例子,也为自己的数学不好找到了很好的原因和措辞。说自己因关系念的高中是人生里罕见的污点,表明了作者直爽不喜欢拐弯抹角的性格。

        第二段我觉得有拍马屁的嫌疑,但是在这种全篇幽默基调氛围里,表现出了作者对俞校长开明的感激。当然,也为了让俞校长更好接受自己做好了一个铺垫。可以感受到作者真的是一个幽默的聪明人。

        第三段不仅强化了自己对新东方英语教师这一个岗位的喜欢,更是透露出自己无比适合这个岗位的自信。而且段首说自己是个怪物,更像是运用了学习写作里常说的欲扬先抑的方法。

        总而言之,这篇写了十页的求职信可以让人轻松读完,可以算是很有魅力的一篇文章了,巧妙运用了老师说的二八法则,把最重要的都放在了前面。但也据说,在罗永浩写了这封求职信后,新东方经常会收到几万字的求职信。这并不算一个好的开头,我们应该学习的是作者的语音表达能力和幽默感等等,而不是一篇同等字数的求职信。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读罗永浩写给俞敏洪的求职信《不适合以常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