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英才的金色殿堂

---蛟河一中以人为本在市场竞争中大展风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空前繁荣。中学阶段各校相互竞争的局面愈演愈烈,大城市名校以高薪争夺中小城市学校的优秀教师,以优厚条件吸纳优良学生的现象,大有迅速发展之势。如何在环境条件差、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争取主动,迎接挑战,发展壮大自己,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和全社会热切关注的现实问题。对此,位于长白山区蛟河市西南郊区的蛟河一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做出了响亮出色的回答。

    蛟河一中1946年建校,是一所有56年历史的老学校。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学校在以全国教育系统优秀校长侯绪让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开拓进取,审时度势,坚持以德治校,以师为本,民主办学,充分挖掘和发挥了学校的内在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在教师队伍力量不足、生源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努力拼搏,使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蛟河一中以“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为育人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习成绩迅速上升。全校每年都有4-5人考入清华、北大等高等院校。今年,蛟河一中再创佳绩,考生911人入线率高达98%。全校高考高分段人数在吉林地区22所重点中学中名列第2名。

      教育改革 领导核心是根本  多年来,蛟河一中领导班子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重视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大力倡导“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真诚的情感沟通感化学生,以优雅文明的环境陶冶学生”,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建起了楼宇亭台、假山水池、影壁花墙、园林雕塑、微型景观,使学生在优美别致的自然景色及温馨和谐的人文氛围中,接受教育,实现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紧密结合,取得了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效果。全校秩序井然,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近几年《蛟河报》、《江城日报》和《城市晚报》等先后刊发了多篇反映蛟河一中学生良好精神风貌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文章。在连年举办的吉林地区重点中学运动会上,蛟河一中代表队成为参加的14个代表队中惟一一支蝉联“体育风尚奖”的队伍。  为进一步处理好“干”与“群”师”与“生”这两个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这两个积极性为目的的“以师为本,凝聚人心”工程。在实施这一工程的诸多措施中,校长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结构工资低于骨干教师,双休日节假日加班从不要补贴,毕业班高考奖金分文不沾,实行财务报销的“多管笔”签字制度,保证了他主持学校工作以来所经手的款项,项项清楚,笔笔有踪。这一工程的实施,唤起了全校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各自的智慧和潜能,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全校上下形成合力,出现了“教工感到顺心,领导工作顺手,相互关系顺畅,工作开展顺利”的可喜局面。  领导班子深得人心,推动了学校各项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他们排除传统教育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的弊端,在全市实行了结构工资制和教师聘任制,较早地把竞争机制引入学校管理,扭转了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凝滞状态,改变了教师只能进不能出的僵化局面,为学校注入了活力。今年,学校又加大改革的力度,实行优胜劣汰,使用干部绝不论资排辈。学校对勇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并做出成绩的青年教师一次性奖励3万元。这一举措在校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给全校教师极大震动。在教师中逐步形成了勇挑重担、勇于创新、敢于攻关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和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 

      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校领导深感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费时费力,束缚学生的思维。特别是作文教学,学生生活内容贫乏,缺乏写作素材,练笔机会少,写作能力低,学生久而久之感到作文难写,教师感到作文难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校长侯绪让主动承担了国家级的科研课题《写作能力养成方法的指导》,并从1998年开始,在97级高一两个文科班开展了教改实验。这项改革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指导学生关注社会,学会观察、积累和思考,并让他们在课内外经常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由于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校经过两年时间圆满地完成了改革实验的任务。收录学生作文167篇18万字的《新叶—蛟河一中学生优秀作文集》的出版,以及学生们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60多篇作品,充分展示了这次教改实验的成果。

      两年来,蛟河一中先后获得了吉林地区“文明单位”“教书育人先进集体”、“教育科研工作示范学校”、“最美校园,最佳管理”等多项荣誉。在吉林市政府督学室对外县(市)重点高中的督导评估中,又获得“重点高中办学水平成绩优秀”的奖牌,并被誉为是“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学校。校长侯绪让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省优秀教师、吉林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吉林市劳动模范、吉林市优秀教师标兵和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素质教育 尊重学生是秘诀  实行尊重教育是蛟河一中一个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在校门里的石雕上镌刻着“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受到尊重”,教学楼的正厅悬挂着“从教育的意义上讲,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人”的横幅,会议室的墙上题写着“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的伟人格言,电教室的正前方挂有“教育人的人首先应当懂得尊重人”的标语,营造了尊重教育的浓重氛围。这些格言警句,深深地植根于教师的心里,并转化为尊重学生的实际行动。

      尊重教育是蛟河一中对全校教职员工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行为所提出的规范性要求。它包括3个具体内容: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教师们向自己提出要求:不说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不做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不流露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表情,不疏远任何一个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的爱心,激发了学生向上的内在动力,也换来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喜悦和美好感人的师生情谊。学生病了或思想感情上产生了问题,老师问寒问暖,关怀备至;老师不舒服了或工作上有了困难,也同样得到学生亲切的问候和安慰。在一中,民主、平等、和谐、真诚的师生关系已经形成。学生从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中,加深了享受尊重的体验,懂得了平等待人、相互尊重的重要意义,也学会了尊重他人。“养成尊重”已经成为蛟河一中同学们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校里可经常听到“您好”、“谢谢”、“再见”、“辛苦了”、“需要帮忙吗?”等声音,已经不再是一种例行公事的形式,而是一种尊重的表现,含有深厚的感情。

      教师们尊重学生的个性,首先对学生承认差别,区别对待。在教学工作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意教学的层次。在内容安排、方法选择、习题设计上,坚持因人制宜,从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出发,确保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校招收的新生入学时成绩300分到600分之间,尽管差距很大,可毕业时绝大部分都考上大学。在班主任工作中,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耐心说服,精心引导。有位班主任对一个表现差、问题多的个别同学,每隔三五天就进行一次提醒性谈话,并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做了10次家访,使这个同学改掉了恶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毕业时考入高校本科。另一位班主任,在总结自己实施尊重教育的体会时说:“只有承认并喜爱学生的个性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才是真正做到了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这位教师在实践中对学生坚持沙里淘金,短中见长,劣中寻优,做到了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这样不仅使大多数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而且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更使这个原来基础很差的班级,到毕业时升学率达到了80%,学校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满足,个性特长得到发展。为此,开办了音乐美术特长班,成立了部分学科的兴趣小组,开展了田径、越野、球类、摄影、绘画、书法、演讲、辩论、征文、歌舞等比赛活动,课余活动丰富多彩。为了满足部分爱好写作同学的要求,学校成立了文学社,创办了新报刊,培养了小记者,举办了文学讲座以及学生作品展览等。    学校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做到科学育人。教师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动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成为各项活动的主人。学校创办的两个语文教改实验班,正是由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了这一点,建立了新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课堂模式,才使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两个班的100多名学生,人人都有1本或几本“作品集”,每本集子不但有文集名称,还编了目录,写了序言,画了插图,有些还有同学之间的相互评语,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尊重教育崭新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是思想解放、个性鲜明、人格完善的青少年,又是文化合格、各有所长、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在蛟河一中,尊重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成为师德建设的核心和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和热情关注。    提高质量 教师队伍是关键  当前学校面临诸多挑战,而应对挑战的主要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敬业精神的强弱,文化业务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学校教育水平的关键。为此,学校把队伍建设看成是一项固本培元的工作,引导教师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当作体现生命价值的事业去追求,使其迸发出生命火花和创造活力。为了提高教师群体素质,学校首先从转变观念入手,深入开展了形势教育,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了有关教育会议和领导讲话精神,印发了学习资料,举办了创新教育理论学习和辅导班。教师一边学习,一边在实践中反复应用、探索,在循环中加深了对新形势、新理论的理解,实现了思想观念的转变。

      师德修养被蛟河一中看成是教师素质中的重要因素,是队伍建设的重点。学校以德立教,通过软环境和硬措施加强了教师职业信念、人格修养、健康心态以及依法从教等方面的建设,开展了“三文明”达标、“争做受学生欢迎、让家长放心、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活动,公开作出并认真兑现了“规范职业道德行为,树立人民教师形象”的“四项承诺”。还组织教师收看了反映师德模范先进事迹的录像片,逐步提高了教师的师德水平。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校多年来坚持开展了上路课、达标课、优质课“三课”评选活动,使不同层次教师的业务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提高。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素质,学校实施了“希望之光”工程,开展了拜师活动,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把公开课作为青年教师大显身手的舞台。仅去年1年就推出10位新人担任市级公开课的教学,让这些青年教师经受锻炼,一批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学校还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不拘一格地探索创新。高一数学组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他们尝试着变教师给出例题和习题进行教学,为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补充例题类型,编出练习题。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育的研究活动,在蛟河一中已经由教学领域扩展到教育活动中。张庆和老师推行了“情感教育”,在教育和教学管理中处处体现了对学生深深的理解和浓浓的爱心。他在班级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由学生轮流当“值日班长”和“值周班长”,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管理的机会,各施所长,从中体验到的实现自我价值的乐趣。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一支有实力、有活力、有战斗力的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校100多名教师中,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2人、中级教师79人。其中近几年获得省、市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教学新秀等称号的有27人。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有多篇在省级和国家级报刊上发表或获奖。去年,又有9名教师分别参加了国家、省、地的骨干教师培训班,有12名教师正在进修研究生。蛟河一中的教师队伍经受了人才竞争的冲击,逐步适应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形势,担起了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任。  民主办学 校务公开是保证  长期以来,蛟河一中保持着班子团结,人心稳定,士气旺盛,秩序井然的大好形势。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为办好学校出力献策,为学校领导分忧解难。校务公开是民主办学的主要措施之一。学校领导把实行校务公开,让群众当家做主,参与民主管理,将自己的言行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看成是关系到学校的兴衰、进退和人心向背的大事,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大事,对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认识的到位保证了行动的自觉,思想的统一促进了步调的一致。实行校务公开,从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而是真心实意地实行民主办校。学校党支部和工会积极行动、认真组织,行政领导热情支持、密切配合,把校务公开的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广大教职员工主动参与,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使学校领导“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有了制度的保证,得到充分体现。学校每年的支出决算表要经过领导班子、财会人员群众代表等相关人员的联席会议审查之后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公布,接受监督,已形成制度。  每个学期末校长要在由工会主持的教职员工大会上报告学校工作,让群众审议,对审议中提出的问题,校长还要公开答复。评优、评先、晋升职称、分房、结构工资方案、发展党员等也全面公开。学校领导班子用工作的透明度,换取了群众对领导的信任度。校务公开,公开的是校务,得到的是民心和凝聚力,使许多棘手的问题得到顺利的解决。    蛟河一中领导班子认为,越是强调校长负责制,越要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性,越要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校务公开,强化了监督机制,有效地防止了腐败。学校实行校务公开,从一把手到班子成员,从校级领导到各部主任,人人严格要求自己,个个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几年来,学校没有出现过决策的重大失误,教工对领导的满意率高达99%。最近,蛟河市人民政府隆重召开高考工作表彰大会,重奖了蛟河一中。蛟河一中将把过去取得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继续奋力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造就英才的金色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