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材料劝退活雷锋
你不说是上海交大还是西安交大,我就针对我熟悉的上海交大材料系来谈谈吧。
首先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材料系目前跟CS,管院,电院,机械比,学生就业质量上确实有很大差距的,但应该和船建,化学差不多,起码比农生强(又黑了把生物)。其实材料专业(上海交大偏金属)就业在十年前也曾阔过,那时互联网还未兴起,以宝钢,大众,通用为首的钢铁或车企等对口制造业给的薪资还是不错的。后来08年经济危机时惨了,但4万亿刺激后的头两年就业也是不错的。再后来,也就是近几年,就业数据就不能看了。这几年国家要去产能,钢铁等传统制造业不景气,车企招的人也一年比一年少。材料系硕士生留沪找个年薪10W出头的工作也是不容易的,再跟起薪二三十万的CS码农比,心里自然是不平衡的,于是知乎上的吐槽除了伪化生之外,又多了个材料。
在交大材料系就业衰退的这几年,也同样是大家在知乎劝退材料的这几年,很遗憾,我没有看到交大材料系的教授在学科建设的思想上有什么改变。我曾经跟交大材料系的S教授聊过,告诉他做的科研实在太基础研究了,跟工业界实在差得太远。我劝他多放自己的研究生出去实习,接触不同行业,为将来转行和就业做准备。并且我也建议他多去跟知名大企业合作做一些偏应用的项目(比如他做材料计算的可以多接模拟的工作,也增加学生的编程能力),这样他的学生在做项目时也容易把自己所学转化成直接的生产力,在就业时也容易进这种公司并找到与材料有关的对口的岗位。这样何尝不是把材料学科发展壮大?但是S教授还是不听,他觉得万般皆下品,唯有科研高。他觉得学生把他的基础科研做好了就可以得到好公司的垂青。结果就是该教授在知乎曾经被匿名人士黑出翔,他忽悠来的两个直博生一个转硕,一个换导师。我跟他讲:“你看系里的L教授,做电子封装的,跟华为,sandisk等公司合作,直接把学生送到这些公司实习,然后学生毕业后都可以拿这些公司的offer做保底。所以很多硕士生都抢着报L教授。”结果S教授说:“你是要我转行吗,我又不会电子封装。”我只能无言以对。这种教授,思想顽固不化,不能与时俱进。他们不能“转行”,手下学生只能一边转行一边吐槽材料专业坑爹了。
1月31号更新
没想到这么多赞了。我再多说几句吧。我在交大材料系呆了快十年,从本科到博士,也见证着这个专业从我04年刚入学时的全国第一稳步下滑(目前应该还在前10?)
有人问学了材料为什么要黑材料,这不是吃饭砸锅的行为么?材料这个专业现在冷门,说不定过几年可以迎来春天。
首先,正因为学了材料,也面临过就业压力,又从这个坑里好不容易爬出来,觉得自己有必要要警示一下后来人:这个专业偏传统制造业,人才饱和,就业方面会有很大问题。其时,任何行业都有其周期性,很可惜,交大材料系的春天早已经过去。我会说曾经它就叫冶金系么?00年以前一个女生都不肯来结果成了和尚系,后来改了名才有这么多妹子前仆后继来报。他旦老师说得很对:“上海西南某高校传统制造业在大城市无法立足。”人家冶金所,改名叫微系统所,也不做金属了,那也是懂得与时俱进。
任何改朝换代,总有遗老遗少会怀念前朝,因为他们是既得利益者,必须用鸡汤告诉后来人:“还是前朝好啊。”
我曾经研究一门材料中非常小众的学科:内耗。内耗仪是上世纪40年代葛庭燧发明的,合肥固体所就是老爷子一手建立起来的。然而这几年这门学科已经快濒临灭绝,在某次全国内耗会议上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还特意派人下来旁听,看看如何拯救这门学科。其实答案已经很明显:这门学科该有的理论已经很成熟,内耗仪作为一种表征手段并不能直接表征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而只能从旁佐证。但是我导师作为内耗委员会的委员还是很积极地推广内耗这种表征手段,因为他得靠内耗去申请国家自然基金。
举这个例子是告诉大家,屁股决定脑袋,在传销头子的角度他会告诉你传销很赚钱。所以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被鸡汤迷惑。反过来,我劝退的话你也得自己斟酌。
在交大待了这么多年,也不是没有听到有的老师喷这传统行业的。比如组里的老M:“钢铁在美国早申不到经费了!”楼下的C千人:“你这个方向迟早就是死,都是一些老先生不想让它死,所以还在搞。”
其实美国在材料学科领域一直是引领潮流走在世界前列的,个人认为这门学科在美国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博士毕业后想申请国外的博后,发现我研究方向的美国同行几乎绝迹,也就德日还在搞。写邮件问一德国某博后打听他在的研究所的情况,他说:“我这个方向德国从明年开始要大幅削减经费,我也准备回国了。” 去从事国外已经削减科研经费并且还未工业应用化的基础研究,一定要慎重,这代表这门学科的研究已经快接触到天花板,并且不被工业界喜欢。
讲了这么多都在讲传统材料。那么新材料呢?现在电池方面的研究和就业还不错,但是石墨烯等材料貌似过于新了,离工业化应用还有多少年还未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也要考虑就业的问题。
我工作后的部门主管(美籍华人)有次也搞材料劝退:“当年我们去美帝读phd是为了能留下来。我朋友圈的留学二代没一个读phd的,好多都是CS的硕士毕业直接工作。像我儿子本科药学院的,硕士也是读了CS master,毕业后去adobe轻松十几万刀。我上次碰到某校材料系主任,他说他们系读材料硕士的正宗美国人很少,好多都是中国人。”我不知道他说的情况是否属实,有在美国读材料研的朋友可以谈谈美国材料master的行情。如果确实属实,这将为我们材料研究生在国内外就业敲响警钟。
再更。
交大材料系最初的学科设置应该是培养学术界人才或工程师的,可惜这两个方面都面临饱和。
首先从学术界的方面来看,国内高校岗位饱和,竞争激烈。海归phd你不搞篇nature子刊拿个青千你好意思回交大混?国内又鄙视土博学历,很多211高校都要求有海外经历(那你还招这么多博士……)。
从工业届角度来看,课程设置不合理,数理方面深度不如物理系,基础不如化学系,明明是理科非要包装成工科,也难怪别人要吐槽了。下面有评论说得很有道理:材料系学生没有hard skill啊。
下面还有评论说美帝很多材料master(尤其是course—based的)是骗中国人在填坑。我在想是不是等过些年大家都不学材料了,国内的教授们就学美帝的教授,比如来骗第三世界国家的学生来填坑。两年前我在交大的导师已经招了一个埃及人一个越南人了,我还见到别的教授招伊朗人的。貌似已经有这个趋势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