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 第一部:城市才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发源地

第一部分:城市才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发源地,甚至农村和农业也都是因为城市经济的发展的需要才出现的。

一直以来,历史书和经验都在告诉我们,城市是从农村发展而来的。先有了发达的农村,然后才逐渐形成了乡镇、城镇乃至城市。人类从最初的原始部落开始,逐渐从游猎生活转向定居,并发展农业。随着农产品的大量剩余,产生了更复杂的社会组织与劳动分工,由此作为城市形成的基础条件。

从历史发展的大方向来看,这种观点似乎是对的。然而这种观点的问题在于它只是从表面上解释了早期城市是如何形成的一种可能性:从起初的村庄,发展成城镇,再发展到城市。如果城市无法在定居农业出现之前就得到发展,那么对古往今来,任何国家和政权来说,城市的发展就应当始终依赖于农村的农产品生产,而处于次要地位。但是事实上是如此吗?

作者假设把农产品换成电来打比方就会发现传统理论的荒谬之处了。既然大型电力设施往往设在城市以外的农村,而现代城市又极度依赖电力,那么按照传统理论的逻辑,首先出现应该是没有电的农村,而由于农村人及时发明了电,并产生了大量结余,所以城市才能用上电吗?

这显然与我们在现实中的经验是完全违背的,事实也恰好相反。因此作者就得出了大胆的推论:城市的出现不仅不晚于农村,而且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发源地,城市一直以来都比农村更为重要。

作者究竟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呢?她先从城市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关系讲起。

放眼今天的世界,最彻底的农业国家,农业生产率反而是最低下的。相反的,城市化最彻底的国家生产的食物却是最为充足。在今天农业生产力最高的国度,人们可以采用收割机,喷洒农药的飞机、完善的灌溉系统和电力设备。这就是城市发展带来的技术让食物的生产工业化的结果。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发明、设计和建造这些产品的活动都发生在城市中而不是在农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改变和提高农村生产力的技术革新的源头、设备生产都来自城市。市场需求促使了生产供给发生改变。

早在18世纪,通过引进新的饲料作物和轮作制度,欧洲出现了农业革命。农田日益肥沃,人口和牲畜树木都迅速增加。就算是在现代,农业实践也是从城市开始的。比如肉类加工企业,当前就处在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的过程中。这些为城市消费者宰杀和包装肉食,用动物脂肪、生产肥皂等所谓的乡下劳动,以前全都是城里人干的事情。

也就是说不论是从前还是现在,城市的工商业与农业之间泾渭分明的界线其实都只是人为的刻意划分。甚至可以说真正的农业发展恰恰就是那些从城市外移到农村的产业,毕竟城市的农业市场需求的增加促使临城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论证这一点,作者做了一个有趣、大胆的思想实验。

作者虚构了一座处于新石器时代,名叫黑耀石城的远古城市。这个城市之所以能够兴起,是因为附近有一座死火山,火山石经过加工之后能够变成锋利的狩猎工具:黑曜石。

新石器时代的人依然以狩猎为主,因此附近的猎人们经常会携带猎物到这里换取火山石产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黑曜石城的进口经济中增加了许多新的出口产品,这些新产品都来自于当地的地方经济。例如,城里人用来装黑曜石的兽皮袋,当然还有剑和矛这些装备。与此同时,黑曜石城的工匠们也会仿制一些抢手的外地产品。这就逐渐的完成了进口商品的本地化生产了,也就是所谓的“进口置换”。

作为贸易中心的黑曜石城逐渐壮大,人口增加。黑曜石城的大宗进口货物之一,就是从贸易中获得的野生食物。于是在黑曜石城的获取、存储和销售这些野生食物的过程中,发生了对易驯化动物的无意识选择和对偶然出现的高产杂交种子的有意识培育,从而诞生了畜牧业和种植业。

渐渐地,黑曜石城所有的食物供应都来自其领土内的野生动植物,以及新出现的家畜和农作物。城市总的食物供应量增加了。由于新的食物生产方法大大增加了自产食物的数量,进口食物反而减少了。既然不需要进口那么多食物,黑曜石城的人们可以进口许多其他东西。这样一来,城市的市场交易的产品也就越来越多,市场就越发繁荣了,易货贸易的需求也逐渐变得多元化了。

原先供应食物的部落也不得不将他们地区的毛皮、兽皮、兽角等新的材料带来交易。新材料带来了新产品,更促进了城市的新发展,新工种出现,进而增加新出口,促使城市规模变大,并且日益富裕。甚至吸引了一些周边部落的人来这座城市定居。这样一座新石器时代的城市,不仅能生存,而且能发展,更能成为农业产业的孵化器。

农业是如何从这样的城市走向乡村的呢?我们知道,一项像农业这样的产业之所以会转移,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需要占用太多的空间。当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里原本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的价值必然上涨,这些农业产业也就必须向城市外部转移了。种植谷物需要占据的空间较少,而放牧则需要很多土地,最终必须是先将畜牧业从城市里转移出去,牧民和他们的家人也随之迁移。而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谷物种植也必将经历类似的过程。由此开始,远古城市周围首次出现了专业化的农业村庄,而这种专业化社区的作用正是以区位优势承接来自城市的产业。

在现实生活中,城市创造的产业和农村产业之间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区别,城市消费和农村生产之间更没有壁垒,因为农村生产恰恰是由城市消费的需求创造出来的。

以上就是第1个重点内容。作者为我们论证了她的颠覆性观点:不是农村的经济活动塑造了城市,而是城市的经济活动塑造了农村。城市一直都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

既然城市才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那么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源是什么呢?城市经济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让我们看本书的第二部分。

如果您觉得本文还不错,还期望您能关注、转发、点赞!

你可能感兴趣的:(《城市经济》- 第一部:城市才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