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6读书打卡15

【俯首读书·抬眉思考】 第15天2020年12月6日星期日
【读书打卡人】 雷娟
【书目】 《名师语文课》
【作者】 顾之川
【版次】 山东教育出版社,2019年3月第一次版
【页数】 695页
【进度】 尤立增执教《再别康桥》440—469页
【用时】 60分钟
【思考与感悟】
尤老师潜心研究,大胆改革阅读教学,创立了“‘学情核心’阅读教学课堂模式”。把教师变成一个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角色回归到他真正的身份——学习者和学习的主体。针对写作教学少慢差费的现实,他摸索总结了高中作文“为生命写作”与“为生存写作”双线并行的训练体系。从名师档案中,我看到了一个潜心修行的语文人,一个为语文而生的师者。对于老师而言,最好的成长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为学生提供成长的空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这节课尤老师延续了他的“学情核心”的教法, 提前一周布置“预习作业”纸,作业内容包括作家作品、字词积累 、预习所得、质疑问难四个板块。教师通过“预习所得”和“质疑问难”两个板块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并将这个起点作为教师安排教学设计最重要的逻辑起点,也是最重要的“学情”依据。
尤老师认为“质疑问难”应该是阅读教学中提高转化率的核心。“带着问题听课”必然能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思考如何引领学生思维转换、学生质疑,想尽办法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更多的果子。教师既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的角色,也不能弱化教师本该承担的引路人的角色。
我喜欢尤老师上课给学生范读时既不要背景音乐,也不用课件,仅仅让学生闭上眼睛、专心地听。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一种怎样的感觉,并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句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尤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是什么样的感觉,也没有笼统地问是什么感觉,而是给学生一个自我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用比喻句把感觉描述出来。这种做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还培养了学生的形象表达能力。
想想我平时给学生提供了多少表达的机会?我是否为学生创造了成长的阶梯?我是不是剥夺了学生的发言权,是否抹杀了学生的表达欲?反思一下,觉得自己和名师最大的差距不仅仅是学识素养,更重要的是没有找准师者的定位,总是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学生的发言权,总是急于肯定某个观点或否定某个观点。当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人渐变渐少,灵动的眼睛渐渐失神,这或许才是师者最大的悲哀。所以,找准定位,做课堂的引导者,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权,鼓励每一种不同的声音。
文本的果子很多,如何摘?摘什么?不妨把权力交给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只要能纳入自己的知能结构,能在阅读实践中起作用,就算达到目的。这样才能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不同层次的起点,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肖培东老师说用一生教好一节课。我说,用一生来研究,研究学生,研究文学,或许也是此生最大的幸事。只要有一点点成长,我都将满心欢喜。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2-06读书打卡15)